第40章 女兵陶红(第2页)

 那个兵士说道:“多谢了。”说完,他招呼另二个兵士上了船。

 上了船,那个兵士自我介绍道:“在下姓陶,叫陶红,红色的红”,然后指着另2个兵士介绍到:“这个叫刘伟,那个叫何成。”又问刘云龙:“请问你贵姓?”

 刘云龙说道:“免贵,姓刘。你这个名字女人味太重了。”

 陶红看了看刘伟、何成,说道:“这是爹妈给我起的名字,有啥办法?”

 “你们去镇江干嘛呀?”

 “我们要从镇江去扬州。”

 “哦,是公干吗?”

 “这是军事机密,你可不能多打听。看你们还带着打铁的炉子,你们去池州、徽州打铁吗?”

 “嗯,我们去池州、徽州打铁。”

 “干嘛要去徽州打铁,苏州的打铁生意不好吗?”

 “苏州的铁铺太多,生意不好做,所以我们想去徽州试试。”

 “徽州才有多少人呀?又能有多少生意?听你的口音是本地人吧,在那边你人生地不熟的,我劝你呀,试试不行就回来吧。”

 “要是真不行的话,那就回来。”

 “哎,这还差不多。我告诉你哟,我跑过很多地方,即使北京、南京也不如我们苏州。”

 “看你年纪轻轻,竟然跑了很多地方。”

 “嗯,我跟我父亲一起跑的。”

 “令尊也是军人吗?”

 “那当然,我们是世袭军人。”

 “你打过仗吗?”

 “那倒还没打过,”他说完指着刘伟、何成说道:“不过他俩打过仗。”

 刘云龙朝刘伟、何成看了看,说道:“钦佩。打的都是胜仗吗?”

 “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有胜,有败。知道什么叫胜败乃兵家常事吗?”

 “知道。只是希望今后你们能一直打胜仗。”

 “哎,希望如此吧。对了,我问你,你能打刀吗?”他拍了拍自己腰间的腰刀,又说道:“比如像我这样的刀。”

 “打刀是铁匠的平常事,我们经常打刀。”

 “那你们能打削铁如泥的刀吗?”

 “有好钢的话,完全可以。”

 “没有好钢呢?”

 “那比较费事。”

 “也就是说还是可以的,对不?”

 “嗯,可以是可以的,需要千锤百炼。”

 “打一把好刀,需要多少钱?”

 刘云龙说道:“你说的削铁如泥的刀,价格可不好说,但刀口不易钝口的刀,7两银子还是要的。”

 “怎么要那么贵?”

 “你认为倭国的刀怎么样?”

 “嗯,他们的刀比我们的好。”

 “本朝几十年前不是收购了几万把倭国的刀吗?收购价是每把刀6两。”

 倭国在葡萄牙人的帮助下,炼钢技术得到了极大改进,打制的腰刀确实比大明的好。倭国为了倾销刀具,借进贡的名义向大明大量输入刀具。比如进关时申报的是3万把腰刀,但实际送到京城的只有3000把,还有2.7万把刀向民间销售。大明为了防备百姓拥有武器,不得不收购余下的2.7万把刀具。

 刘云龙继续说道:“那时候1.6两银子可以买1石米,现在是2.5两银子才能买1石米,物价涨了,所以一把好刀7两银子还是便宜的。”

 “你说的是进口的刀,要是我们自己打造的呢?”

 “自己打造的话可以呀,但你有好钢吗?”

 “我没有。哎,你打铁的会没好钢?”

 “我一个普通打铁的都有好钢的话,全国各地都有好钢了。”

 “那你不能去炼钢吗?”

 “你以为炼钢很容易吗?”

 “那你不能去学炼钢吗?”

 “我学炼钢,有好处吗?”

 “有呀,可以为我打好刀呀。”

 “我光给你打把好刀有啥用?”

 陶红指了指边上的二个兵士,说道:“还可以为他俩,为我爸打好刀呀。”

 刘云龙说道:“打4把好刀,你们就能打胜仗啦?”

 “那就给我们千户营都打上好刀。”

 “光1个千户营有好刀也没用。”刘云龙话锋一转,问道:“你爸是千总?”

 “你怎么知道?”

 “我从你说话的语气中猜的呀。”

 “你好坏。哎,说真的,你真能去学炼钢呀?”

 “既然你们军爷需要我去学炼钢,那我就去试试。”

 “好,你可不许耍赖哟,你给我们打1千1百把刀。”

 “估计明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来打刀了。”

 “要明年?”

 “明年算快的了,”他指着几个铁匠对陶红说道:“他们学铁匠至少三年,我学1年就给你打刀,而且是削铁如泥的刀,不算慢吧?”

 “嗯,那倒确实不算慢。1把刀给你5两银子。”

 “削铁如泥的宝刀只给5两银子?你能买到吗?”

 陶红一想,倒也是,5两买1把宝刀,哪有这样的好事?于是说道:“哎,只怕我们也没那么多的经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