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国丈爷周奎


再造汉明第35章 国丈爷周奎

 第35章 国丈爷周奎

 在秦银华、唐凯练习炼焦时,刘云龙让贝喜鲁继续招人。

 贝喜鲁说,就做做厂里维修用的轴承、弹簧、梭子、销轴以及你开矿用的铲子,要不了几个人的,再招聘铁匠的话,就浪费人力了。

 刘云龙说道,你再招100个人也不会浪费人力的,你们先来制作链条,说着拿出几张图纸。

 贝喜鲁心想,钻头还没做好呢,怎么又有新东西了?看过图纸后说道,链条不是一个铁环扣着另一个铁环的吗,怎么你这个链条没铁环的?

 刘云龙说道,你以前见过的链条是铁链,相邻二个链节是互相交错的,不是平行的,我这种链条的相邻链节都是平行的。

 实际上,中国北宋年代就有了链条,但由于工艺复杂、制作困难,因此一直没有在民间推广开来,只有皇室的工部有少数人会制作类似于刘云龙设计的链条。

 刘云龙指着图纸说道,你们前几天已制作过轴承、销轴、开口销,你们看,这种链条的相邻二个链节也是通过销轴连接的,这是链轮,有主动链轮,被动链轮,把两个链轮用链条连起来后,不就可以完成传动了吗?

 几个铁匠围过来看后,说链节这么小,制作起来确实麻烦。

 刘云龙说,有难度不要紧,你们想办法把制作方法解决了,就不是麻烦了。你们给我慢慢研究,慢慢琢磨。不要用生铁,还是要用钢。

 初八,钱师傅带着三个徒弟来了。

 刘云龙把师傅领到枣市街的铁铺,指着西边的一间店面,告诉师傅,以后你们就在这里制作机器。

 师傅说这里好,然后告诉刘云龙,他问过李必恭的父母了,他父母同意中断他们的师徒关系,让李必恭跟着刘云龙。

 在古代,拜师是要举行仪式的,一旦拜师,师徒关系如同父子,故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如没有重大变故,是不能随意中断师徒关系的。

 刘云龙忙说道,这样不行,你还是他师傅,我作为他的大师兄代你教他学艺。

 师傅说道,你就别为了师徒名分来让他跟我了。我除了能教他做木匠,还能教他啥?能让他有多大出息?我想通了,还是让小四跟着你有出息,这也是我逼着他父母这样做的。就这么定了吧。他转身把李必恭喊到身边,说道,小四,以后你跟着大师兄,要听话,不能让你父母为你受罪。

 李必恭听后,双膝跪在地上,磕了个头,喊道:“师傅,我知道了。我一定听大师兄的话,做个像大师兄一样有出息的人。”

 刘云龙说道:“师傅,你放心,以后我会教他念书,相信他会有出息的。”

 钱师傅心想,你自己才读过几年书,就要教李必恭读书?于是问道:“你教他念书?”

 “嗯,他这么小,不读点书哪行?等他读了书后,说不定比我还有出息。”他转身又对李舟洋、王海清说道:“你们要好好跟着师傅做,不要让师傅为你们担忧。”

 李舟洋、王海清已经知道了师傅和大师兄的约定,忙说道:“大师兄,我们一定好好干,不会让师傅和你难堪的。”

 做一台机器,师傅拿2.5两银子,他们(含李必恭)每人也能拿到0.8两多银子,再不好好干的话,不是和银子过不去吗?

 师徒几个又聊了一会儿,刘云龙领着李必恭回家去了。

 到了家里,他把李必恭的事告诉了父母,他母亲立即张罗着给李必恭安排住的房间。原来的后院部分菜地在春节前改成了厢屋,暂时让李必恭和刘云豹一起住。

 刘云龙在心里盘算着,家里有了6口人,是否该在城里买一栋住宅。

 刘万禄指着刘云龙对李必恭说道:“看你这么小就出来学艺,我就想起了他。”

 刘云龙马上说道:“爸,不趁年轻时学艺,难道老了再学?”

 刘万禄笑了笑,立即说道:“对对,你们都应该早学艺早当家。”

 刘云龙说道:“早学艺是真的,早当家还是免了吧。”

 刘万禄说道:“你们迟早要当家的。”然后指着云豹、彩梅,向李必恭介绍道:“这是你二哥,这是你妹妹。以后你把这里当成你的家好了。”

 李必恭就在大师兄家里住下了,暂时和刘云豹一起在肥皂铺照顾生意。像当初刘云龙关照刘云豹一样,刘云豹关照李必恭,肥皂、润肤膏制作中的关键技术(松香、醋酸)是要绝对保密的。

 正月十五(1liu41年2月24日),刘云龙、刘云豹和几个工人摇着船,装着1万块肥皂、5千盒润肤膏、300匹绸布,先来到了带城桥下塘街的“周府”。

 带城桥下塘街靠近“十泉街”,十泉街两侧住着很多有钱人,这些人的府邸很大,因此在后世的十泉街就有很多“控保建筑”。

 船到下塘街后,找到了“周府”。

 周府的大门距带成河仅6米,中间就是下塘街。周府的门楼就有三跨,两侧是侧门,中间是大门。门楼高2丈,门前还有一对石狮。

 刘云龙一看,心想这个地方不是后世的“苏州第十中学”吗?

 后世的“苏州第十中学”是在崇祯帝的丈人周奎家的旧址上建校的。历史上,观前街天心桥的苏州织造局毁于战火后,清朝就在周奎家的旧址上重新设立离了“苏州织造局”,称为“南局”,而天心桥原有的“织造局”被苏州人称为“北局”。民国十七年,苏州振华女中搬入“苏州织造局南局”旧址,解放后,政府接办“振华女中”,改名为“苏州市女子中学”,1970年改名为“苏州第十中学”。

 刘云龙忙告诉弟弟,这批肥皂、润肤膏是“国丈”周奎订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