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界外之人』与『真理之书』(求订阅)(第2页)

 陈沐没有再开口说话了,目光停留在刚刚那只血裔被叼进海域的地方。 

 “你已经成功转修白巫师道路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冥想提升了。” 

 “关于你的血脉,估计还得再等个几年。” 

 “每百年界级巫师组织之间会有一场交流会,距离上次好像也已经九十多年了,这次的交流会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贝恩开口说道。 

 然后没等陈沐回复,身影一动就消失在了原地。 

 他的这具魔偶分身也是需要精神力维持的,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未激活的状态。 

 陈沐望了眼前的海域一眼,身影一动同样消失在了原地。 

 等到他再次出现之时,已经是在望海屿的深处了。 

 时间在那些大巫师的眼中,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但在陈沐这里,时间就是他最值钱的东西。 

 因为时间,是他开启外挂的钥匙。 

 目前的陈沐,虽然在血脉之路上很难再有进步了。 

 但是在白巫师道路上,他的潜力是无限的。 

 如果给他千年的时间,他仅靠模拟都有自信成为巫师界顶端的那一批巫师。 

 毕竟,他的千年,如果算起来的话,何止几十万年。 

 ......... 

 时间流逝,一晃眼就是两个月过去了。 

 望海屿中心。 

 陈沐平复有些震动的精神力,内视精神海。 

 此时他的精神海比以往厚重很多。 

 精神力差不多已经被陈沐提炼了一遍了。 

 现在的他,已经在一级巫师的道路上走出了三分之一的距离了。 

 别以为这很慢,这其实已经是速度极快的表现了。 

 陈沐有自信在一年内成为二级精神系巫师。 

 白巫师道路巫师比起血脉巫师道路有一个对别人不算,但是对陈沐算好处的好处。 

 那就是这条道路没有什么限制。 

 给他时间,他就能变强。 

 血脉巫师则不同,血脉巫师有着诸多限制,血脉上限,提炼法,这些都是血脉巫师的限制。 

 别人可能不觉得这些有什么益处。 

 毕竟多数人究其一生也很难将血脉提炼到血脉上限。 

 因为他们没有大量的时间。 

 陈沐则不同,他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老师。” 

 看着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的贝恩,陈沐轻声开口。 

 “不错,看来守望冥想法比我想象中更适合你。” 

 贝恩看了一眼陈沐,淡笑开口。 

 他把陈沐白巫师道路的快速提升归功到了守望冥想法之上。 

 毕竟这个冥想法从来没有人修行过,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有着什么效果。 

 前期冥想提升极快的冥想法大有其在,所以贝恩也不觉得陈沐的提升速度有什么奇怪的。 

 即便是陈沐真的有什么秘密,他也无意窥探。 

 毕竟陈沐是他的学生。 

 而且,哪个巫师没有秘密? 

 他能从五等巫师资质成为四级巫师,他的秘密只会比别人更多。 

 “走吧,属于你的真理之书已经生成了。” 

 贝恩开口说道。 

 下一刻,他的手中多出了一柄魔杖。 

 真身来此,说明陈沐这一趟绝对不会简单。 

 魔杖轻轻挥动,陈沐和贝恩消失在了原地。 

 陈沐眼前一晃,陌生的景象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种突然被他老师带走的情况陈沐已经经历很多次了,所以已经习惯了。 

 一个巨大的古树出现在他的眼前,古树的高度简直要撑破天际。 

 陈沐从下往上望,甚至望不到树冠。 

 “这里是真理之树,你自己去摘取属于你的真理之书吧。” 

 一旁的贝恩开口说道。 

 下一刻,陈沐面前的古树之上洒下了一抹绿光,笼罩住了陈沐的身体。 

 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色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这里是...那个巨树的树冠?” 

 看着眼前的一幕,陈沐心中自语。 

 下一刻,一根粗壮的树枝宛如一条触手伸到了陈沐面前。 

 这根树枝的顶端悬挂着一本书。 

 这本书陈沐并不陌生。 

 确实是真理之书无疑了。 

 陈沐只知道真理之书是生成出来的,但没想到竟然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这也太违和了吧。 

 打消心中有些莫名的情绪,陈沐将手放在了真理之书上。 

 下一刻,真理之书上散发出淡淡的蓝光。 

 在这之后,真理之书化为一抹蓝光钻进了陈沐的精神海之中。 

 陈沐本能的闭上了眼睛,一段陌生的记忆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这段记忆是有关真理之书的记忆。 

 片刻之后,陈沐睁开了双眼,眼中的淡蓝色光芒一闪而过。 

 “真理之书!” 

 陈沐的心中有些惊喜。 

 不过下一刻,他的面上就多出了一丝苦笑。 

 有了真理之书之后,他就算是守望之海真正的一位成员了,一些事情他也无法避免了。 

 一瞬之后,陈沐眼前一晃,消失在了真理之树的树冠之中。 

 贝恩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看到陈沐后,他的脸上多出了一抹笑意。 

 他是陈沐的老师,是陈沐在巫师路上的引路人。 

 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即便是他是陈沐的老师,也不可能一直无偿的帮助陈沐。 

 陈沐是他的学生,以后自然也会是他很好的助手。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