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574章 无题

 陈景恪说道:“我为他们挖了三个坑,其一就是多党制。”

 “这个我不说,大家也都能想到隐患有多大。”

 老朱等人不禁点头,党争误国这是历朝历代的朝廷都知道的事情,也都在竭力避免的事情。

 “一个受制于党派利益的国家元首,想要有所作为也同样非常困难。”

 “西方人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们没得选。”

 “他们的文化太薄弱了,不足以统合内部,导致内部势力众多。”

 “在没有人可以彻底压服所有人的情况下,多党制确实能统合大多数声音。”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做到了把大部分人拉上谈判桌。

 只要上了谈判桌,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磋商的。

 对于现在欧洲的大多数势力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党制确实能发挥积极作用。

 至于多党制以后会带来什么后果,那是以后需要考虑的事情。

 所以,这一招也是阳谋。

 关于这一点,因为大家都懂,陈景恪没有解释太多。

 接着他讲起了第二点:“第二个陷阱是任期制度。”

 “如果是终生制,参选者就无需顾虑那么多,专心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可他的任期只有五年,想要连任就必须讨好选民。”

 “这几乎就注定了,他必须要回馈给自己投票的群体,否则下一次所有人都会反对他。”

 “每个群体的利益都是不一样的,他回馈自己的支持者,就会伤害另一群人。”

 “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国家很难统一声音,去干某件事情。”

 有人支持吃狗肉,有人反对吃狗肉。

 元首站队任何一派,都意味着要得罪另一派。

 一个需要讨好自己选民的元首,确实很难对国家制度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讨好选民其实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只要动动嘴皮子,喊两句我反对吃狗肉就可以了。”

 “真正难以应付的,是支持他的权贵集团。”

 “这些人可不是嘴皮子就能打发的,需要让出实实在在的利益。”

 “利益从哪来?自然是从国家来。”

 “说白了,就是拿国家的利益,去回报支持他的贵族们。”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个道理同样很容易理解,华夏大部分朝代灭亡,不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有太多地方势力侵吞了国家的利益,中央朝廷虚弱不堪,稍微遇到点风波就没了。

 陈景恪继续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做出独一无二的政绩。”

 “这也就意味着,没人愿意给别人当陪衬。”

 “下一任元首,有很大概率会搁置乃至废除上一任元首的政策,重新制定属于自己的政策。”

 大明为什么要制定国家计划?

 一方面是为了指导地方建设,另一方就是因为上面那个原因。

 地方官任期一届为三到五年,连续干上两届基本就会迎来一次调整。

 下一任官吏,大概率会废除上一任的政策。

 这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建设。

 有国家计划做指导,下一任官吏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脱离不了大框架。

 总体政策是可以得到有效延续的。

 大明有朝廷做总指导,西方选举的是国家元首,没人能指导他们。

 会发生什么,同样是一件很好猜的事情。

 这时,朱雄英问道:“按照你帮他们制定的规则,每个元首最多任两届。”

 “那如果他第一届表面讨好选民,暗地里布局。”

 “第二个任期再不顾一切大刀阔斧的变革呢?”

 “就算无法彻底扭转局势,总归是能做一些什么的吧。”

 陈景恪颔首道:“这个问题问的好,可是很多变革和计划,是需要时间来落实的。”

 “就以大明为例,从洪武十五年到现在二十余年时间,我们所有的变革都可以算作是打基础。”

 “接下来要搞工业化,可能需要五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

 “在元首任期只有五年的国家,是很难制定这样的长期计划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就没办法进行彻底的变革,只能当个缝补匠。”

 “只有大明这样政治稳定,政权交替平稳的国家,才能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