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开杀
看着已经能下地行走的刘隆,桑敬大笑道:
“哈哈……守庸气色见好,可喜可贺啊。”
刘隆恭敬的道:“多谢永义侯挂念,命总算是保住了。”
桑敬欣赏的道:“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守庸就是如此。”
“陈侯的来信中特意提到了你,还让我转告你安心养伤,伤好了随时可以去京城找他。”
刘隆露出难以抑制的喜色:“一点小事,竟能累安平侯上心……愧不敢当啊。”
桑敬倒是能理解他的失态,毕竟被安平侯亲自过问,对他们这些即将出仕的士子来说,意义太重大了。
就这么说吧,如果不是陈景恪在信里提到了刘隆。
以他堂堂永义侯的身份,又岂会对一个读书人如此客气。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就将话题转到了凤阳当下的情况。
提起桑敬的这一波操作,刘隆惊叹道:
“您这招以身入局,震惊天下人啊。”
桑敬也不禁有些得意:“哈哈,机缘巧合罢了……”
谦虚了一句,他接着问道:“不知守庸对凤阳之事有何看法?”
刘隆只是笑而不答。
桑敬略微一想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在凤阳被刺伤。
如果说应当重处,那就有挟私报复的嫌疑。
如果说的轻描淡写,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有违本心。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回答。
“守庸有君子之风也,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
桑敬赞叹不已,然后又故作遗憾的道:
“只可惜,我永义国小,不能拥有你这般大才。”
面对招揽,刘隆诚恳的道:“故土难离,还望侯爷见谅。”
桑敬点点头,说道:“守庸志向高远,只有大明才能发挥你的才能,望你不忘今日……”
说话间就有一名部下走过来,小声说道:
“侯爷,义惠侯父子到了。”
桑敬点点头,示意知道了,然后对刘隆说道:
“我还有点俗务要处理,就先告辞了,守庸且安心养伤。”
刘隆正想起身相送,桑敬轻轻按住他的肩膀,说道:
“你的内伤还未痊愈,就不用多礼了。”
刘隆也没有逞强,就坐着拱手道:“那学生就失礼了,侯爷慢走。”
桑敬点点头,转身离开。
待他走远,刘隆终于大笑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圣人诚不欺我也。”
坚守信念,守护人文道义,必将有所得。
现在的他,不正是最真实的写照吗。
当然,他之所以这么开心,并不是因为前途被照亮。
而是因为正义取得了胜利。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自己信奉的真理大兴,更值得开心吗?
-----------------
桑敬在前院大堂,见到了赵仲丰父子。
虽然都是侯爵,可含金量差距太大,赵仲丰父子表现的非常谦卑。
桑敬倒也没有小瞧他们。
往小了说,第一代义惠侯用自家地,安葬了圣皇的父母。
这本身就是天大的恩惠。
往大了说,他家的那块地有龙气,第一代义惠侯相当于是把龙脉让给了老朱家。
在讲究天命的华夏人心里,这可不是什么胡说八道,而是实实在在的信仰。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有人发达了依然认为是祖坟风水好。
花重金将祖坟保护起来,生怕被人破坏了。
更何况现在还是大明时期。
所以,他们家被封为义惠侯,那是天经地义的。
也确实没有谁敢因此就小瞧他们家,但要说多尊敬也不至于。
毕竟大家不是一条道上的人。
桑敬就是如此,对义惠侯一家没有瞧不起,也没有高看,闲聊两句就直接切入正题。
“义惠侯府送来的材料我看到了,并将此事上奏洛阳,圣皇对义惠侯的忠义之举非常赞赏。”
赵仲丰谦虚的道:“我赵家世受皇恩,自当忠于陛下忠于朝廷。”
然后他又惭愧的道:“只是我也没想到,那些人竟敢犯下如此滔天大罪。”
“以至于犯了失察之罪,陷永义侯与险地,实在罪过。”
桑敬笑道:“事发突然,义惠侯想不到也正常,不过……”
说到这里他脸色一变,严肃的道:
“义惠侯乃凤阳本地人,对这里的情况最为熟悉。”
“有个案子,还需要你帮忙调查。”
赵仲丰郑重的道:“永义侯有用到我们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桑敬摆了摆手,一名属下立即送来厚厚一沓资料:
“最近的行动,我们抓了许多人牙子。”
“根据他们的交代,凤阳的人口拐卖情况非常严重。”
“尤其是年轻女子拐卖,更是占了七成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