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犹大:我们需要炮舰(第2页)
王艮点头说道:“是的,也有很多人称呼他陈侯。”
约翰·胡斯大喜道:“真的太好了……我来洛阳就是希望能当面向其求教,只是苦无门路。”
“不知诸位兄台可愿代为引荐?”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都觉得这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又非常虔诚,引见一下也无不可。
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这个人别有目的呢?
所以大家都有些犹豫。
还是杨士奇,因为年长几岁底线又比其他人低,更受陈景恪重视。
所以他知道陈景恪一直在想办法谋划西方。
约翰·胡斯明显是西方世界的另类,或许就能成为陈景恪的棋子呢。
就如当年那个波斯人阿扎萨一样,现在是波斯国的国王,大明在安西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所以他率先表态,愿意替他引见一番。
但安平侯日理万机,什么时候能抽空见你,还不好说。
约翰·胡斯大喜,连连向众人道谢,并表示将来必有厚报。
几人分开之后,王艮等人才询问杨士奇的打算。
杨士奇只是说了句:“陈侯最喜欢下棋。”
其余几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也都认同了他的决定。
之后他们又聊了几句极西的情况,才将话题转移到自身。
杨士奇道:“过完年我们就要外放,到时候就没有今日这般清闲了。”
王艮叹道:“现在朝廷正是多事之秋,真不想在这个时候外放啊。”
韩克忠笑道:“王兄此言差矣,洛阳风波再大,我们也只是看客罢了。”
“现在离开,是为了有朝一日,以弄潮儿的身份重回此地。”
杨士奇大笑道:“王兄这一句弄潮儿,深得我心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之后众人游玩一番就离开了。
回到城里,他们抽空将约翰·胡斯的事情告诉了陈景恪。
陈景恪对几人的水平还是很信任的,见他们都认为这个外国人不错,也不禁重视起来。
当即就决定,找个机会见一见。
事实上他不知道,约翰·胡斯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在西方历史上是有一定地位的。
他少年天才,二十几岁就被聘任为名牌大学校长。
一生致力于族群的独立和解放,最终被教会迫害致死。
但他的学问和思想却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后来他的族群演变成了一个国家,捷克。
二十一世纪,捷克评选本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约翰·胡斯以绝对领先的票数当选。
怎么说呢,他的地位相当于是捷克的孔子。
只不过陈景恪对外国史不了解,并不知道这个人。
但并不影响什么,只要是个人才,都有可能成为棋子。
不过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见那个人,不能太心急,要好好吊一吊他的胃口才行。
况且现在朝廷事情那么多,他也着实抽不出空。
-----------------
且说约翰·胡斯,与杨士奇等人分别后,就陷入了狂喜之中。
来大明这么久,他见惯了华夏人的骄傲。
虽然都说陈景恪谦虚和善,可他心里总是有些担忧的。
万一这位更加骄傲呢?
通过杨士奇等人,他知道了那位安平侯懂西方文化,还有颇深研究。
关键是能正视西方。
果然不愧是当世最强大国家和文明的掌舵人之一啊。
这份学识、心胸,都让人为之心折。
就在他期盼着与陈景恪见面时,大明朝廷却突发变故。
先是皇帝宣布,今年的元日大典停办。
皇帝都不庆祝元日了,民间自然也不敢再大肆庆祝。
原本悬挂起来的很多彩绸、灯笼之类的,也都被收了起来。
烟花爆竹的声音也几乎见不到了。
得
知缘由之后,约翰·胡斯却非常兴奋。
果然,大明朝廷已经知道了地方上的问题,并且拿出了解决的办法。
真的是一个高效率的政权啊。
而且为了表明决心,皇帝连元日大典这样重大的节日都取消了。
有这样的决断力和执行力,难怪大明会如此强大。
但唯一让他遗憾的是,因为朝廷的一系列变故,短期内他是见不到陈景恪了。
不过他并没有着急。
亲自见证大明朝廷是如何操作一场大变革的,对他来说同样能带来巨大的启迪。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他一边学习一边了解变革全过程,将其中的经验都一一记录下来。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记录在将来还引起了史学界的一番大争议,甚至因此产生了好几个流派。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安西,马穆鲁克王国。
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这里变得更加繁华,马穆鲁克贵族如愿的过上了坐着数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