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79章 二杨相会(第3页)

 “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变革,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是啊,安平侯是真目光如炬。”杨荣先是赞叹,转而又说道:

 “不过他的变革还是太过激进,以至于很多官吏都无法理解他的意图。”

 “有些了解了,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去做。”

 “国家计划的施行,其实并不顺利。”

 “福建算是变革的第一线,都尚且如此,内地省份想来情况更不理想。”

 杨溥颔首说道:“杨兄所言在理,国家计划在我们那里,几乎没有什么进展。”

 “倒也不能全怪地方官吏,大家的心思更多还是在除虫上。”

 血吸虫,两湖地区受灾最严重。

 别的不说,光洞庭湖区域,就够两省折腾的了。

 而且这里的血吸虫治理不好,也会影响到下游的地区。

 目前来说,两省最主要的任务依然是除虫。

 不过也不是完全不发展经济,只是重心不一样。

 朝廷这些年的新政,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即便没有大力发展工商业,百姓的日子也普遍好转。

 杨溥说道:“现在我们那的百姓,家家都有余粮。旧粮还未吃完,新粮就又入库了。”

 “这样的日子,还要追溯到宋代。”

 两人又将老朱、朱标、朱雄英和陈景恪夸赞了一通。

 既然聊到了新政,话题自然就难以避免的谈到《大同世界》。

 读书人是最喜欢指点江山的,两人心里也憋了很多话。

 只是因为陈景恪身份特殊,他们又都是即将出仕的人,不敢随意和别人讨论相关问题。

 怕传出去断了仕途。

 因为方才的交谈,两人对对方都有了一定了解,也终于敢聊一些看法了。

 杨溥率先说道:“我喜欢读史,故而对唯物学做过了解。”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读历史,诠释华夏文明的发展演化,确有独到之处。”

 “然而,我以为该学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过于强调物的作用,忽视了‘心’本身的意义。”

 杨荣不禁点头,说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亦有这方面的想法。”

 “这也是世人对唯物学抨击最多的地方。”

 非是这门学问不够优秀,而是有些极端了。

 这就是唯物学最为人诟病的地方。

 杨溥拿出自己抢到的《大同世界》,说道:

 “只希望安平侯的这门学问,不要有这方面的问题,否则恐非天下之幸。”

 杨荣眼睛直直的盯着这本书,说道:

 “那还等什么,赶紧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杨溥哑然失笑,不过也没有再耽搁,他也同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如果不是杨荣相邀,他早就回家闭门研读了。

 当下也没有再说什么,翻开书就看了起来。

 杨荣早已经坐在他旁边,一起阅读。

 第一篇正是何为大同,与报纸上的一般无二,两人只是扫了一下就翻过去了。

 第二篇名为《理想世界》,介绍了大同世界的含义。

 一个伟大的学说,必须要有一种人文方面的大关怀。

 一个能被用来治世的思想,必须要构建一个终极理想世界,树立一个参照物。

 有了参照物,大家才知道该不该相信你。

 信奉这个思想的人,才知道该向着哪个方向前进。

 这个终极理想世界,必须是美好的,可以在理论上达成的……

 ……

 儒释道都有自己的理想世界,但在这一点上,佛家做的更加优秀。

 儒家和

道家在后来补齐了短板,也拥有了自己的终极关怀。

 大同世界,就是在先贤思想基础上所归纳出来的,终极理想世界。

 ……

 文章还详细的剖析了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他们学说里的终极关怀,以及想要构建的理想世界一一列出。

 当然,不全是赞美,也有批判。

 比如对法家的理想世界,陈景恪就毫不掩饰的表示了厌恶。

 认为其反人性,必将失败。

 并且明确表示,一个真正具有大关怀的理想世界,必须要达成物资、精神双满足。

 缺任何一点,都不能称之为理想世界。

 他的大同世界,就是基于此而构建的。

 看完这篇文章,杨荣和杨溥都不禁露出震撼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