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66章 族诛(第2页)

 不知道真假还怎么反驳?

 所以他们只能硬着头皮说:这都是个人行为,请勿上升到整个孔家。

 然后,他们又被重拳出击了。

 另一位御史站出来弹劾孔家无道。

 儒家最讲究忠孝仁义,可孔家连最基本的忠都做不到。

 君不见,但凡改朝换代,孔家都第一个上降表。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提过。

 儒家的辩护是,天道轮转,气运转移,孔家不过是顺应天命。

 但这一次,弹劾的御史显然早有准备:

 “两宋之际,孔家先向辽国称臣,又向金国、蒙古上降表,同时还尊宋室为天命之主。”

 “那么请问又要作何解释?”

 这确实是无解的难题。

 你可以说,孔家向元朝上降表,是顺应天命。

 毕竟大明是承认元朝的法统的,给出的论断是:以小宗而主天下。

 大明取代元朝,就是大宗重主天下。

 可是,宋朝和辽金蒙古对峙,你孔家的行为就没法解释了吧?

 如果你说,辽金蒙古那边的孔家是叛徒……

 可是,元朝一统之后,为何南北两孔又合二为一了?

 你们什么意思?

 怎么看都像是两头下注啊。

 儒家被怼的哑口无言。

 孔家在德行上确实有亏,而且还是大亏。

 这是事实,你可以用诡辩来解释,然而诡辩改变不了事实。

 当年白马非马公孙龙,在口才上将孔穿说的哑口无言。

 可是孔穿几句话,就将公孙龙摁死了。

 孔穿的意思很简单:口才再好,也无法将假的变成真的。

 雄辩也不是为了争一时风头,是为了解释事实,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而恰恰,公孙龙的辩属于诡辩。

 当这一点被人戳穿,公孙龙的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

 这里说一句,孔穿就是孔子的后裔。

 现在的情况,和当初孔穿评价公孙龙是一样的。

 你们儒家再怎么能解释,都无法改变孔家不忠的事实。

 这还不算完,新一期的报纸,头版头条的标题就是:

 世修降表衍圣公。

 其内容无需多说,就是孔家不忠,给各个政权上降表的事情。

 民间对于孔家的最后一点敬畏,也彻底消除。

 剩下的只有谩骂声。

 读书人则愁的头发都快白了,猜测终于成真了。

 太上皇这是真的要废了孔家啊。

 先是用孔家现在的恶,激起百姓的怒火。

 又用‘世修降表’,来破除孔家的神圣外衣。

 现在朝廷要废除孔家,民间只会拍手叫好。

 关键是,世修降表衍圣公,实在太顺口了。

 就像是有魔性一样,念了一遍还想忍不住念第二遍。

 以后提起孔家,大家脑海里浮现出的第一印象,不再是什么圣人之后,而是世修降表。

 想翻身,比登天都难。

 所以……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想过,朱元璋会灭了孔家。

 然而,事实上朱元璋也在头疼,到底让谁去执行灭孔的任务。

 “别看那些人嘴上喊着严惩孔家,真让他们动手,没有一个敢去的。”

 陈景恪默

然。

 不管你怎么扒孔家的神圣外衣,圣裔就是圣裔。

 在这个相信鬼神的年代,对圣人之后下死手,是要承担很大心理压力的。

 更何况,动手的那个人,必然会成为儒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他们或许无法对抗皇权,也无法保住孔家,却有能力让动手的那个人死无葬身之地。

 朱雄英摸着下巴上刚刚蓄起来的短须,若有所思的道:

 “不一定非要让外臣动手啊。”

 老朱问道:“哦,你觉得谁去合适?”

 朱雄英说道:“十三叔,您觉得如何?”

 “朱桂?”朱元璋下意识的相反对,这个混账儿子,能做什么大事。

 但马上就反应过来,混账?

 混账的好啊。

 朱桂的性子有些混不吝,做事只看心意不顾后果。

 这种人什么都敢干。

 让他去屠孔家,他肯定会屁颠屁颠的接旨,而且会干的非常漂亮彻底。

 至于屠孔的后果……那都是以后得事儿了,以后再说。

 陈景恪也不禁眼前一亮,这个人选确实非常妙。

 一来朱桂的性子暴躁混账,肯定能干成这个事儿。

 二来,这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果然,没有无用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人才。

 谁能想到,朱桂这种辣鸡,都能找到他自己的作用。

 不过,屠孔确实会带来极大的后遗症,朱元璋和朱雄英可以随便讨论,陈景恪却不方便多说什么。

 所以,他并没有开口,只是在一旁听着。

 朱雄英说道:“而且之前十三叔被弹劾,您将他揍的几天下不了地。”

 “他心中对理学派是有极深的恨意的。”

 “稍加引导,这股怒火就能冲着孔家发泄出来。”

 “他定然愿意去干这个事情。”

 “至于后续的安排……我也不和您说谎话,十三叔的性子确实无法承担封国重任。”

 “与其对他寄予厚望,不如好好培养他的儿子,将来直接让他的儿子去封国。”

 “到那时,大明的思想界早就改天换地了,也没谁会再为孔家摇旗呐喊。”

 “他的封国必然能顺利建立起来。”

 “至于十三叔,就让他留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吧。”

 “有我们约束着,至少能让他得个善终。”

 老朱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的道:

 “你性子像咱,非常强硬。”

 “咱一直担心,你无法妥善处理和宗室的关系。”

 “事实证明咱的担心不是多余的,你确实不会纵容宗室为恶。”

 “但让咱欣慰的是,你心中还是顾念着亲情的。”

 朱雄英认真的道:“皇爷爷放心,我必然不会做亲者痛仇者快之事。”

 “宗室犯了小错,我会惩罚他们。”

 “若犯下滔天大罪,我会将他们送到皇陵为祖宗尽孝。”

 老朱颔首欣慰的道:“这样就好,约束惩罚他们,却不会让他们真的没了好下场,咱就放心了。”

 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朱桂的头上。

 正如朱雄英所说的那般,听说要去屠孔,朱桂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还要求老朱将他的亲王卫队还给他:

 “那些人我用着顺手。”

 老朱自然不可能让他带着亲王卫队过去,真要这么干了,搞不好他会把曲阜也屠了。

 只答应,将他亲王卫队的五百亲兵还给了他。

 然后从神机营抽调了一万人北上,去执行这个任务。

 “神机营对朝廷最为忠诚,因为勋章的事情,和理学及孔家是有大仇的。”

 “再有朱桂带领,他们是可以执行好这个任务的。”

 抽调一万神机营对付孔家,确实大材小用了。

 然而,自从报纸刊登,有文人去曲阜保卫孔家。

 全国各地有很多读书人效仿。

 目前的统计,差不多有一万一千多人。

 神机营过去,主要是为了对付这些人,以及他们的支持者。

 至于为何要给朱桂五百亲卫,老朱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就怕神机营狠不下心斩草除根,让他带五百亲卫过去,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陈景恪心道

,老爷子你也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东西啊。

 说白了,朱桂这五百人就是负责斩草除根去的。

 真正的鸡犬不留。

 刽子手选定,老朱依然没有着急。

 而是一直等到八月份,神机营就位后才动手。

 八月初,时隔将近半年之后,朱元璋正式对孔家之事做出判决:

 恶贯满盈,族诛。

 不是诛九族,也不是夷三族,而是族诛。

 听到这个判决,朝堂一刹那安静的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结果。

 族诛?竟然要将孔家灭掉?

 怎么可能。

 下一刻犹如炸锅一般嘈杂起来。

 “陛下三思……”

 “陛下万万不可……”

 “陛下,请看在孔圣的份上……”

 “陛下,苍天有好生之德……”

 “陛下,诛杀孔圣之后,恐天下大乱,危及社稷啊。”

 不只是文臣,很多武将都忍不住站出来劝谏。

 朱元璋讥笑道:“难道孔家所犯之罪,当不得族诛之刑?”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言犹在耳啊,怎么诸卿要食言而肥吗?”

 然而,群臣却根本就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翻来覆去都是那几句话。

 “孔圣后裔,杀不得。”

 “杀圣人之后,恐天下大乱。”

 老朱似乎在发泄心中积累的不快,继续说道:

 “代王犯法可以处置,驸马犯罪可以处死,他孔家犯罪就杀不得?”

 “怎么,他孔家比我皇家高贵吗?”

 群臣:“……”

 如果世界上有卖后悔药的,他们恨不得吃饱吃撑。

 “陛下,臣等知错,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那都是理学之错,当严惩理学……请放孔家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