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46章 太子的强硬


 李善长等人面面面相觑,即便老朱亲自开口,他们依然不敢相信。

 实在是此事太过玄乎了。

 关键是,从来都没有人提过。

 现在突然有人说,哪怕部分证据摆在眼前,他们也会怀疑。

 陈景恪能猜到他们在想什么,对此他能理解。

 既然老朱决定摊牌,他也没什么顾虑了,主动站出来说道:

 “我知道诸位一时间很难接受此事,但真相就是如此。”

 “在天地面前,人类和夏虫没有区别。”

 邱广安一脸难色:“陈侯,不是我不愿意相信,实在是……”

 陈景恪微笑道:“我知道,换成谁都会如此。”

 李善长深吸口气,稳住心神,说道:

 “上位,请恕臣不敬之罪,可还有别的证据?”

 言外之意就是,仅凭这些证据很难说服人。

 老朱也没有生气,而是说道:“此事乃景恪所发现,让最为了解,就让他为你们解释吧。”

 对此众人都丝毫不觉得意外。

 陈景恪一身所学神秘莫测,当世也只有他能提出这样震惊世人的发现。

 关键是还能说服以固执著称的老朱。

 陈景恪已经不是第一次论证小冰河期的存在了,而且这些年他也一直在搜集相关信息。

 此时对这一套论证模式已经娴熟于心,而且证据也更加齐全更有说服力。

 当即,他就从头到尾详详细细的,为大家讲解了一遍。

 先讲了温暖期和寒冷期的差异,从气候到动植物布局等等方面,全方位解释。

 以此让他们了解,什么叫温寒变。

 然后又按照时间线,将从夏商周时期到目前的气候、动植物分布记录,全部罗列出来。

 证据可以说非常详实了。

 甚至具体到了,某一条证据来自某本书某一篇记录。

 不只是用嘴说,他还找来纸笔,划出了一条曲线。

 用曲线直观的展现了气候变化规律。

 等曲线到达大明时间节点的时候,正好处在温度下降的大滑坡上。

 “大约五十年后,气候将进入温寒变交替时期,极端气候会频繁发生。”

 “这个极端气候期将会持续五十年左右。”

 “大约百年后,大明将正式进入寒冷期。”

 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陈景恪讲的很详细,他们终于听懂这个温寒变是怎么回事儿。

 且不论真假……假设是真的。

 最危险的并不是寒冷期,而是冷暖交替时期。

 虽然寒冷期气温偏低,气候灾害频发,但至少还会给人喘气儿的机会。

 而冷暖交替时期,气候灾害已经不是多那么简单了,而是时时发生。

 动辄长达半年乃至数年,是真的连喘气儿的机会都不给。

 而且这样的极端气候将会持续数十年。

 再厚的家底,都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很不巧的是,大明即将进入这个时期。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按照以往大一统朝代的规律来看,五十年到一百年正好是王朝盛世时期。

 大明是可以熬过这段困难时期的。

 可是……代价是什么呢?

 最强盛的时期,却要面对这样的灾难……

 而且熬过灾难,面临的不是否极泰来,而是整个大气候环境的恶化。

 那就真的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恐怕东汉末年的惨剧就要重演。

 但……还是那句话,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

 尽管陈景恪的证据看起来很全面,也很有可信度。

 可这么大的事情,大家又怎么会因为他的一面之词就相信。

 只有经过自己的详细调查,并实地考察,结合种种证据,才能确定真伪。

 当初老朱也是多方求证,才相信了温寒变的事情。

 但很显然,这次留给群臣求证的时间不多了。


 一口气说了将近一个时辰,总算是将温寒变的事情讲清楚。

 末了陈景恪郑重的道:“我知道这么大的事情,诸位谨慎一些是应该的,但东南百姓等不了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这时,尚羲韶忽然问道:“陕北和河套种草植树,不只是为了治黄吧?”

 他是从御史大夫入阁的,日常工作也主要偏向于监察方面。

 是反对陕北和河套种树的主力。

 他也不是完全反对种树,而是认为没必要投入那么大的资源。

 每年几百万贯,这些钱用来做什么,不比在那边种树收益大?

 这也是他对当今朝政最不满的一块。

 别的都好说,哪怕是一些激进政策,至少能看到一些好处。

 唯独在那边种树,他看不懂。

 所以他一直盯着这一块,并收集各种证据,试图证明这么做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