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41章 南洋话事人(第3页)

 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安定人心。

 就在朱檀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拼凑一些食物的时候,一个人出现在他面前。

 这个人他非常熟悉,就是当初为他们引路的淡马锡使者。

 那使者带着他来到一处空地,掀开一块石头露出一个洞口。

 里面装满了粮食。

 朱檀惊喜的道:“粮食……这……傅总督他算到了?”

 那使者恭敬的道:“这些粮食,大部分是之前从爪哇土民手里收缴来的。”

 “傅总督没有全部运走,而是留了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没想到今日恰好用到了。”

 朱檀是何等人也,自然知道这只是场面话。

 傅安这是在给诸侯王下马威,告诉大家淡马锡才是南洋的中心。

 淡马锡总督才是南洋话事人。

 只不过他用的方法很高明,不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毕竟天灾非人力所能操控,他也确实帮大家解决了大难题。

 有些反应迟钝的,甚至都无法领会到他这一层意思。

 只会感激他的帮助。

 但就算再迟钝的人,都能通过这件事情明白一个道理,淡马锡的影响力无孔不入。

 以后想做什么事情,必须要考虑到傅安的想法。

 更准确的说,是考虑淡马锡总督的意思。

 朱檀看出了傅安的想法,对此他并没有说什么。

 本来他就没打算搞事,有个强势的总督,对他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毕竟,淡马锡总督代表的是朝廷,有他弹压诸侯王不敢乱来。

 至于总督府会不会反过来欺辱诸侯王……

 纯属想多了,真当诸侯王是吃白饭的。

 有了这批粮食,鲁国就能支撑到下一批粮食送来,民心终于安定下来。

 大家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建设中去。

 朱檀也给洛阳写了一封信,将这里的一切都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重点提了傅安对大家的帮助。

 不是阴阳怪气,也不是内涵傅安,而是真的夸赞。

 朱檀不知道的是,这场风暴受影响的不只是鲁国一地,整个南洋都被波及。

 刚刚到来的诸侯王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各家的损失都非常大。

 不过还好,人员损失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而且有了傅安提前布局,粮食问题也都得到解决。

 总体来说,算是有惊无险。

 然后,惊魂初定的诸侯王们,几乎做出了和朱檀相同的选择。

 一边写信对傅安表示感谢,一边写信给洛阳汇报这里的情况。

 朱桢得知这些消息后,感叹道:

 “这次谁也无法阻挡傅安入阁了。”

 许柴佬也点点头,说道:“傅总督确实是为能臣。”

 “等诸侯国稳定下来,必然要入中枢的。”

 说到这里他心中有些感慨,若非当初自己软弱,入阁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不过也没什么可后悔的,至少现在自己过的也不错。

 楚王朱桢对他信任有加,政务悉数委任于他,无条件支持他的变革。

 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事实也确实如他们所想,几个月后洛阳接到诸王的奏疏,朱标对傅安赞叹不已。

 “傅安果能臣也,可入阁……景恪你以为呢?”

 陈景恪思索片刻,说道:“内阁确实也该换届了,有几个老人需要退。”

 “陛下若对傅总督满意,自可以命其入阁。”

 “不过,南洋那一摊子,也需要一位能臣去接手。”

 “最好让其提前赴任,作为副手在傅总督手下锻炼一年半载,再转正。”

 朱标深以为然的道:“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只是你以为谁能担此重任?”

 陈景恪并没有直接说让谁去,而是说起了标准:

 “此人需有一定的背景,否则无法震慑诸侯王。”

 “还要懂新政,具有开阔视野……”

 朱标眉头微皱,现在懂新政的人不少,反倒是符合第一条标准的人比较少。

 符合两者的就更少了。

 眼见一时拿不出合适的人选,两人倒也没有着急。

 傅安入阁至少也是明后年的事儿了,有的是时间挑选合适的人。

 不过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老朱知道此事后,直接给出了一个选项。

 “你们觉得傅忠怎么样?”

 “傅忠?”朱标露出深思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