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32章 学傻了(第2页)

 毕竟不能给人留口舌不是。

 方孝孺和解缙自然也来了,对于这高产良种他们自然也很感兴趣。

 尤其是解缙,他早就等着试验结果出来,好在报刊上大肆宣扬呢。

 为了等这一天,他都没敢过度报道发现新大陆的事情。

 在众人的目睹下,老朱挖出了第一铲。

 他挖的很小心,生怕把果实给伤到了。

 很快一大串殷薯就被挖了出来,大大小小加起来足足有六个。

 见到这一幕,所有人都忍不住发出了惊呼。

 最后上秤一称,重达一斤一两。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得到准确结果,所有人都忍不住再次惊呼出声。

 一颗苗结果就是一斤一两,这里有一百零六颗呢。

 就算平均一颗结果一斤,那也是一百零六斤。

 要知道,这可是半分地,相当于一亩地两千一百多斤。

 这已经不是亩产千斤了,而是两千斤。

 这个结果,实在太惊人了。

 可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信。

 接下来群臣也顾不上形象了,一窝蜂的去挖红薯。

 没有工具的就直接下手挖。

 一旁的解缙看的非常感慨:“若群臣皆有此心,何愁天下不兴。”

 方孝孺笑了笑说道:“人是复杂的,今日能为了良种失态,明日……”

 说罢摇头不语。

 陈景恪走到两人身边,说道:“不管怎么说,至少在这一刻,群臣的心都是至诚的。”

 不管是不是真的,至少表现的很至诚。

 在众人的努力下,半分田的殷薯很快就被挖了出来。

 最后上秤一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零六斤。

 这个结果再次引起众人惊呼。

 半分田一百零六斤,亩产就是两千一百多。

 这可是亩产两千斤啊。

 汤和眼珠子一转,立即下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也反应过来,立即跟着祝贺。

 什么陛下仁慈,上苍才有此良种降下云云,一个比一个夸的厉害。

 良种当前,最不喜欢阿谀奉承的老朱,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不过他依然保持着理智,对这个产量给出了中肯的看法:

 “咱这半分地,用的最好的水肥每日精心照料,普通百姓家哪有这个条件。”

 “所以正常产量不可能这么高的。”

 李善长接话道:“不过就算折半,也
 

是惊人的产量了,此实乃陛下之功也。”

 其他人纷纷附和,都是陛下的功绩啊。

 甚至有人喊出了大明将永无饥馑的口号。

 对此大家都是一笑了之,纯当他高兴疯了口不择言。

 方孝孺的唯物史学早就给出过定论,生产端固然重要,但分配端也同样重要。

 很多饥荒并不是生产端出问题,而是分配端出了问题。

 这个理论已经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殷薯产量高固然好,可靠它想实现永无饥馑就是笑话。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它的优势。

 粮食多了,漏给底层的就多一点,能少饿死一些人。

 至于品尝殷薯,这个建议没人敢提。

 就这么点全都是种子,谁敢提议吃种子粮啊?

 不过老朱也不是死板的人,挑出一些特别小或者有损伤的,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小块。

 品尝之后清脆甘甜,吃起来口感非常好。

 这下众人再无疑虑,此真乃济世良种。

 陈景恪也被分到了一小块,只有一颗鸡蛋黄那么大。

 他仔细品尝,确实是前世的味道。

 二十多年没吃,他都快忘记这种味道了。

 但他相信,以后前世的种种,必将在这个世界出现。

 甚至发展前景还要超过前世。

 这就是他穿越最大的意义。

 解缙品尝过后不停点头,表示回去一定要大书特书,向天下人介绍这良种。

 陈景恪就趁机将薯叶的吃法,以及薯藤的用处都大致讲了一下。

 这让解缙更加高兴。

 百姓最困难的,就是粮食收获前的那两个月。

 旧粮吃完新粮未收,俗称青黄不接。

 那段日子最是难熬,百姓只能吃野菜过日子。

 即便现在生活有所改善,在青黄不接的时期,百姓依然是半粮半菜勉强果腹。

 如果薯叶子也能吃,那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好消息。

 接着他又仔细询问了殷薯的种种情况,包括育苗、种植、照料等方法。

 陈景恪就趁机将前世的经验,夹杂着告诉了他。

 等这些消息传开,能为殷薯的推广创造一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