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421章 玩敌养寇(第2页)

 “打铁还需自身硬,岂能将命脉交给别人,这些地方必须朝廷直接掌控。”

 “但你为何如此执着于北海?”

 陈景恪顿了一下,说道:“为了水,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宝库。”

 “未来有一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就能修建一条从北海到中原的运河。”

 “以北海之水,缓解北方的旱情。”

 这……

 听到这个计划,老朱和朱标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地图。

 北海到中原的运河?你闹呢?

 陈景恪知道,目前来看这个计划确实天方夜谭。

 就如南水北调一样,古代谁会相信能完成这样宏伟的工程?

 总不能说我是穿越者吧。

 实在想不到更合适的理由,他索性就耍起了无赖:

 “这是我对未来的期许。”

 “将来我们的生产力达到了,子孙想要修建一条运河,发现北海被分封出去了。”

 “他们肯定会很无奈。”

 “我不想被子孙指着脊梁骨骂。”

 见他都如此说了,老朱和朱标也就没在说什么。

 不封就不封吧。

 反正北海那地儿的环境太过恶劣,也确实不适合建立封国。

 直接掌握在朝廷手里,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大不了就当成羁縻地。

 我没有办法实现有效统治,别人也别想占。

 谁占了我就打谁。

 把敌人打跑了我再撤走。

 还能起到练兵的效果,想必军方会很喜欢这个局面。

 想到这里,老朱心中一动,说道:

 “着呀,北海必须要留着。”

 朱标有些摸不着头脑,问道:“您想到什么了?”

 老朱说道:“你想啊,未来周边全都是藩属国,大明的军队不就没事儿干了?”

 “国无外敌者,国恒亡。”

 “一支军队长时间不打仗,就会变成花架子。”

 “况且军功爵制,不打仗哪来的军功?将士们也不会答应。”

 “必须要留出一个方向,给军队练手。”

 “北海就不错,苦寒之地不适合建立封国。”

 “大明可以在那里建立一座军镇,将各军轮流抽调过去驻守。”

 朱标也高兴的道:“好主意,经常活跃在那里的罗刹人,实力也不算强,最适合用来磨练军队。”

 陈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敌养寇的把戏,运用的如此娴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军事重镇,围绕军镇进行发展。”

 “等时机成熟,就划分郡县派遣流官进行治理。”

 于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这个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群臣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
 

对这个不封之地的范围,既满意又有些头疼。

 满意的地方在于,如此分封确实将‘尊王攘夷’属性发挥到极致。

 藩属国纵使发展起来,也很难对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胁。

 头疼的地方在于,不封之地的范围太大了。

 他们和老朱、朱标有着相似的想法。

 伊丽水留下还情有可原,毕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过朱标也有借口来敷衍他们: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随意分封?”

 “至于北海,苦寒之地将谁封过去都无异于流放,大明岂能苛待有功之臣?”

 这个理由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才臣服,不能因为分封将人家给逼反了。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就当他们不存在吧。

 至于北海……算了,苏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听过无数遍。

 将心比心,谁也不想去那地儿。

 这两个地方解决,剩下的就不是问题了。

 群臣集体通过了这项决议。

 之后朱元璋亲自出面,将不封之地写在了皇明祖训里。

 刑部也将这幅地图,写在了大明律里面。

 除了不封之地,群臣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

 藩属国的世子,必须来大明接受教导。

 这也正合朱标的意,于是顺水推舟,让藩属国世子在大明进学。

 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学习过的,不得继承国主之位。

 至于学习什么,教材其实也是早就准备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根本法、货币等等,也一并在朝堂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