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388章 太子长子(第2页)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影响还不大。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

 作为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

 陈景恪已经决定,回去就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周报上。

 大明已经将基层工作经验,列入任选官吏的硬性标准。

 但他认为还不够,不光要写在大明律上面,还要鼓动老朱,将其写在皇明祖训里。

 还必须通过宣传,让所有人集体排挤违规晋升之人。

 一个规矩,光靠律法是无法维护的。

 只有整个官僚体系集体认可,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就和前世‘不入翰林不入阁’一样。

 陈景恪也准备把‘不下基层,不入部阁’,弄成新大明公认的选官标准。

 -----------------

 本来就是闲来无事瞎转,离开书店后,两人在大街上信马由缰的走着。

 杜同礼警惕的跟在后面,目光如鹰一般,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

 搞的大家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看他。

 朱雄英没话找话的点评道:“太刻意了,不如蒋瓛自然。”

 杜同礼连忙道:“让殿……大郎失望了,我哪敢和蒋指挥使比。”

 朱雄英说道:“以后锦衣卫可都要交给你掌管的,这样可不行。

 “来来来,我教你该怎么做……”

 杜同礼先是给手下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提高警惕,才小心的靠过来。

 看着一通瞎白话的朱雄英,陈景恪心下莞尔:

 “你好一点,别把人给教沟里去了。”

 朱雄英回怼道:“废话,这事儿我心里能没数吗。”

 一旁的杜同礼听的羡慕不已,同时也深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否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哪轮得到他来坐。

 是的,现在他就是新任锦衣卫掌门人。

 锦衣卫扩编,朝廷趁机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这么紧要的部门,不可能让一个部分人长期把持。

 比如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必须要下的。

 陈景恪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他成功退居二线。

 朱标也没有卸磨杀驴,给他封了个轻车都尉的准爵位。

 蒋瓛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靠着提供情报也没少立军功。

 所以他这个轻车都尉不是赏赐的,是计算军功之后给的。

 只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太敏感,给他封爵文武百官都要造反了。

 一直等到退居二线才封。

 即便如此,也引起了百官
 

的反对。

 不过老朱从来都不是会考虑别人意见的人,那些反对声音统统被无视。

 前天老朱离京,还将他给带在身边一起离开了。

 这让很多等着报复他的人失望不已。

 关于新的锦衣卫掌门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标竟然选择了杜同礼。

 要知道,杜同礼身上可是明晃晃打着‘陈系’标签的人。

 选他掌管锦衣卫,相当于是将这个机构,交到了陈景恪手里。

 别说文武百官了,陈景恪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连忙去婉拒。

 这个东西太敏感了,他一个臣子哪敢碰。

 朱标是这么问他的:“你想当内阁首辅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兴趣,给陛下当智囊轻松又自在,功劳还一分都不少,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朱标说道:“那就是了,你一不当政府首脑,二不掌握军方,怕什么?”

 “难不成你还能靠着锦衣卫造反不成?”

 靠锦衣卫造反?想多了。

 这部门名声臭大街了,百姓听说他们要造反,估计能拎着菜刀上街平叛。

 “你手中总要握有实权,才能更好的主导变革。”

 “我想来想去,锦衣卫是最适合的。”

 “……”

 “之前你和蒋瓛配合的也不错……”

 “……”

 “况且锦衣卫扩编之后实力大增,交到外人手里我也不放心。”

 “以你和雄英的关系,交给你掌管我才能安心。”

 “……”

 “让你掌管锦衣卫还有个目的,就是对其进行改革。”

 “现在锦衣卫职权太大了,必须要加以限制。”

 “如何才能限制它的权力,又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快明确锦衣卫的职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