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385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第3页)

 “这必然会削弱察合台的实力,我们出兵会更容易获胜。”

 “而且过度压榨,也会引起百姓的不满。”

 “等我们出兵的时候,很可能只需要一两场胜利,就会出现百姓喜迎王师的局面。”

 还是那句话,此时的百姓没有什么族群概念。

 大明统治他们,还是察合台大汗统治他们,对他们来说都行。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着谁。

 帖木儿要吸察合台汗国的血,察合台大汗只能拼命压榨百姓。

 西域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果真出现这种局面,大明后续治理西域就要简单许多。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朱雄英自然也懂,只能失望的收回了立即出兵的念头。

 这时,陈景恪再次开口道:“不过……虽然现在不适合动西域,却是动天竺的绝佳时机。”

 朱雄英眼睛一亮,追问道:“快说说,为何适合动天竺?”

 其他人也都向他看来,不是正在说安西和西域吗,怎么突然就扯到天竺去了?

 徐达则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陈景恪解释道:“经过三年的准备,燕王府的实力已经很强,有能力发动这场战争。”

 “燕王世子学有所成,也足以去主持大局了。”

 “还有道衍大师辅佐,收拾天竺不在话下。”

 “帖木儿得知我们在攻打天竺,就会更加放心的和钦察汗国开战……”

 耿光质疑道:“燕王府的实力我不怀疑,但天竺亦是大国,恐怕不好打吧。”

 “而且我们是外来之人,他们的百姓会接受我们的统治吗?”

 陈景恪笑道:“如果是别的国家确实不好打,但天竺例外……”

 这个国家的战斗力不提也罢,华夏对他们
 

的战绩,堪称战史奇迹。

 古有一人灭他们一国,今有四名战士击败他们两个精锐营。

 并且还留下了一句名言: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听听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人数占优势呢。

 而且天竺采用的是种姓制度……

 “他们的统治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全都是外来的雅利安人。”

 “就连第三等吠舍,也就是平民,都是雅利安人。”

 “占人口大多数的本地土著,只能作为底层也就是第四等的首陀罗……”

 “只能从事伺候人的低贱行业。”

 “在首陀罗之下,还有个第五等,属于贱民级别,连当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燕王府击败他们之后,暂时不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先用种姓制度稳定政权。”

 击败他们之后继续使用种姓制度,明人自然是高种姓。

 在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基层的百姓是不会在乎谁当国王的。

 维持旧制度,更有利于燕国的统治。

 等时机成熟再进行改革,彻底废除天竺文化,废除种姓制之类的。

 至于为什么不留着种姓制度……

 陈景恪的目的是推广华夏文化,不把天竺文化废除,过个几十上百年燕王府就会被对方给同化。

 到那个时候乐子就大了。

 况且,种姓制度绝不是什么好东西,不把它废了,万一传入大明也很麻烦。

 “我以为,燕王府可以在三到五年内拿下天竺全境,并建立稳固的统治。”

 “到时候晋王也已经拿下西域,秦王在安西也有了足够的实力……”

 “大明可以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拿下整个安西。”

 “到那时,大明将再也不用担心来自陆地上的敌人了。”

 听完这个计划,耿光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又不蠢,到了这会儿岂能不明白,朝廷对西域早就有了全盘计划。

 秦王去安西也不是流放,而是为了实现整个战略下的一步棋。

 而且眼看着这步棋又走对了。

 就算他们不懂军事,也知道朱樉在安西立足的战略意义。

 再拿下天竺,真就三方包夹,帖木儿插翅难飞。

 这计划一看就是出自陈伴读之手啊。

 如羚羊挂角,不到答案揭晓的那一天,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

 朱雄英兴奋的道:“好,这个计划实在太好了,马上给四叔下旨,让他出兵天竺。”

 朱元璋也不禁颔首,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确实是打天竺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