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359章 各人的命运(第2页)

 “你出身商贾之家,就算被家族除籍,本也无出仕的机会。”

 “是陈伴读一力支持,才让你当上了淡马锡总督。”

 “如果你在那里能做出一番成绩,再有陈伴读在朝中支持,或可抹平身份上的缺陷。”

 “可惜……”

 “现在就算陈伴读依然力挺你都没用了。”

 资历这个东西非常重要,即便是乱世的时候,也同样讲究资历。

 只不过,乱世的时候,有真才实学的人晋升更快。

 甚至可以在短期内连续升迁。

 一个稳定的政权,用人更讲究规则。

 大明已经进入二代君主统治时期,用人制度早就已经固定下来。

 升迁制度,也有严格的标准。

 就算皇帝想提拔一个人,也要按照标准来。

 陈景恪迄今为止依然只是太子伴读,当然,他还有个驸马都尉的身份。

 以前他是以幕僚的身份存在,给皇帝献计献策的。

 在官面上,他的身份依然是驸马都尉、太子伴读,群臣不会说什么。

 现在要是让他当六部尚书,乃至内阁学士,都会引起朝野反对。

 能力归能力,规矩是规矩。

 今天你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破例,明天就会有人以此为幌子滥用亲信。

 许柴佬出身商贾之家,且前半辈子都没做过官,几乎没有出仕的可能。

 淡马锡属于新得的领土,朝中之人并不是太在乎那里。

 再加上陈景恪的支持,才给了他一步登天的机会。

 如果他能做出成绩,一切都好说。

 别的不说,新设的特区沧海省,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在沧海省再做出一些成绩,资历方面的短板也能补齐了。

 可惜,没有如果。

 现在大明官场,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

 能去沧海省当个幕僚,还是看在陈景恪的面子上,以及他在淡马锡工作的经历。

 这个道理许柴佬自然也懂,就苦笑道:

 “可是,现在我还有的选择吗?总不能继续回去经商吧?”

 岑信通摇头说道:“商人乃贱业,还不容易脱身怎么能重新回去。”

 “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子孙计。”

 “我的意思是,为何一定要留在大明?藩属国一样可以施展才华。”

 许柴佬心中一动,说道:“楚国?”

 岑信通颔首道:“难道不可以吗?楚王矢志革新,对你又礼遇有加,你去投奔必获重用。”

 许柴佬所有所思的道:“你让我回去祭祀父母,就是为了试探楚王对我的态度对吧?”

 

 岑信通也没有隐瞒,点头说道:

 “是的,我一直在关注楚国,知道楚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一直想采用新法。”

 “故而让你回去祭祖,以作试探。”

 “让你回去祭祖,还有个原因,告诉世人你不忘本。”

 “这一点非常重要。”

 “平时没有任何用处,关键时刻往往非常致命。”

 华夏重祖宗、重礼法、重宗族。

 真就是宗族虐我千百遍,我必须待宗族如初恋。

 多少人,因为被宗族欺凌,发达后宗族来投奔而不接受,被人弹劾丢官。

 当然了,被宗族欺凌除籍,正常情况下就算不相认也没关系。

 但如果你能不计前嫌,主动去化解仇怨,大家对你的评价就会高上许多。

 越是身处高位,这一点就越重要。

 许柴佬虽然是汉人,但自幼生活在南洋对官场的了解不多,并不知道这一点。

 岑信通不一样,他很清楚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所以才提议许柴佬去祭拜父母。

 可以说,他为了许柴佬是真的操碎了心。

 想通了这一切,许柴佬感动的道:“岑兄厚恩……我该如何报答啊。”

 岑信通摇摇头,说道:“这些话就莫要说了,还是想想以后的事情吧。”

 许柴佬说道:“岑兄都如此为我谋划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待我先去沧海省,将陈伴读吩咐的事情完成就去楚国。”

 岑信通欣慰的道:“你能想得通就好,在沧海省的时候也要多和楚王联系。”

 许柴佬点点头,突然愧疚的道:“就是愧对陈伴读的信任。”

 岑信通正色道:“你去了楚国,才能更好的报答陈伴读。”

 许柴佬愣了一下,问道:“此话怎讲?”

 岑信通说道:“陈伴读的计划你很清楚,以楚国和淡马锡为核心,控制整个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