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310章 敢于打烂一切(第3页)

 陈景恪:“……”

 行行行,你厉害行了吧。

 “不知道娘娘起床没,我还没给她老人家请安呢。”

 朱元璋脸上得意的表情一僵,气道:“混账东西,就知道告状,信不信咱现在就揍你一顿。”

 陈景恪拔腿就跑:“马上就上朝了,我就不耽搁陛下时间了。”

 早朝正常开始。

 但今天显得格外的冷清。

 平日里最喜欢上奏疏的文官集团,集体缄默了。

 至于武将……军国大事都是私下开小会,不会拿到朝堂上来商量。

 早朝他们都是过来当吉祥物的。

 大太监孙福连着问了两遍:有本早奏。

 结果还是没人理会。

 朱元璋脸色马上就变得铁青,眼神里浮现森寒杀气。

 本来他还以为邱广安言过其实,现在才知道,事情比他说的还要严重。

 好好好,看来咱几年没杀人,都不把咱放在眼里了。

 之前他就有打算,临退位前清理一波朝廷,免得有些人掣肘朱标。

 

 只不过这几年朝廷确实挺稳定的,国家发展也很顺利,他也在犹豫要不要打破这种平静。

 现在这种局面,彻底坚定了他的决心。

 连咱都敢抵制,标儿继位那还得了。

 就在这时,邱广安站了出来,弹劾户部官员阳奉阴违抵制新政,并且还拿出了实质性的证据。

 某月某日某时,我给某某人安排了某某事,结果全都没做。

 一条条记的非常清楚。

 涉及到了户部三分之一的官吏,且全部都是重要岗位成员。

 其中就包括户部侍郎。

 那些户部官员不慌不忙的站出来自辩,我们不是不办,是手头有别的事情急需处理啊。

 总不能为了这件事情,就将别的政务都放下吧?

 都是朝廷的事情,哪一样都不能耽误。

 等我们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定然会抓紧时间将尚书布置的工作完成。

 话里话外都在指责邱广安立功心切。

 这时,一直保持沉默的文官集团,好像突然复活了一般,好几个人站出来弹劾邱广安。

 什么欺压下属,什么纵容奴仆伤人。

 什么教子无方,幼子小小年纪就留恋秦楼楚馆,逼的亲家退婚。

 要说大的问题,那一项都没有,全是无关紧要的小毛病。

 但这些小毛病恰恰最能毁人声誉。

 一旦这些罪名落实,邱广安的名声算是毁了。

 在华夏,一个人声誉败坏,也就意味着仕途的结束。

 至少在大多数时候,这条定律是有用的。

 邱广安即便早就猜到对方可能会拿自己开刀,听到这些弹劾的时候,依然气的脸色涨红。

 不过他却没有反驳,因为已经用不着了。

 听这些文臣一个又一个的弹劾,朱元璋寒声道:

 “方才让你们上奏,一个个都不说话,现在却一个比一个话多。”

 “我看你们不是为了弹劾邱尚书,真正的目的是让咱难看。”

 “很好,咱很欣赏你们的勇气。”

 群臣心中一惊,但看到身边这么多同僚,胆气顿时就壮了起来。

 就不信你敢把所有人都杀了。

 于是,众人齐声道:“臣等绝无此心,请陛下明查。”

 朱元璋杀气腾腾的道:“咱自然要好好的查……”

 “蒋瓛,将方才弹劾邱尚书之人全部打入诏狱,一个个的查。”

 蒋瓛直接带着一群人进来,将十余位官员的官帽打落,像拖死狗一般的拖走了。

 这些官员终于害怕了,一个个大叫饶命,或者大喊‘某某某’救我啊。

 然而,方才还表现的同生共死的文官们,却集体沉默了。

 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求情。

 他们终于回忆起了洪武大帝是个什么样的性格。

 老虎打盹了依然是老虎,不是谁都可以欺凌的。

 法不责众对别的帝王或许会有用,对眼前这位皇帝,完全不成立。

 他是敢于打烂一切,重新来过的人啊。

 胡惟庸案,赵瑁案,哪一次不是杀的血流成河。

 哪一次不是朝堂被清空一半,乃至更多。

 至于因此带来的朝局动荡,他根本就不在乎。

 杀光了再换一批听话的人过来。

 一想到这个现实,群臣心中都无比的沉重。

 之前才刚刚升起的一点抵抗之心,已然开始瓦解。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开弓没有回头箭,朱元璋既然决定提起屠刀,就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下。

 朝堂已然陷入了
 

一片肃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