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234章 我去(第3页)

 陈景恪苦笑道:“谢谢伯父,我对这种事情是真没兴趣,再说我也确实不缺钱。”

 他自然知道徐达等人为何要白送他钱,就是想加深双方之间的联系。

 但他却知道,这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他的地位太特殊了,不适合广交大臣。

 和徐达、蓝玉等人交好,还是因为他们身份比较特殊。

 加入他们的海贸组织,和众多勋贵产生利益纠葛,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眼下确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徐达也是好心,想要回馈自己。

 但以后呢?

 霍光真的不知道专权的后果吗?

 他比谁都清楚,可他没有任何办法。

 背后的利益集团会推着他往前走。

 皇后许平君的死,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处在他那个位置,没有造反就已经是难得的忠臣了。

 陈景恪不想等到事情无可挽回的时候才去后悔。

 从一开始就不要给自己埋祸根。

 不想再纠结这个事情,陈景恪就转移话题道:

 “据我所知,南海的某座岛屿上盛产香料。”

 “将这些香料运送到极西诸国,价格就能翻数十倍。”

 “从陆地去极西诸国,途中要经过许多国家。”

 “其中几个国家实力很强大,阻断了商路……”

 “如果能找到从海洋去极西诸国的航线,就能吃到最丰厚的利润。”

 “如果能垄断香料贸易,采用饥饿营销之法,利润更是大的难以想象。”

 饥饿营销,这一招当年荷兰人就用过。

 香料贸易曾经盛极一时,然而当海量香料涌入,西方人也不是那么稀罕这玩意儿了。

 荷兰人的仓库里一度积压了几十万吨香料,最后只能烧掉减少库存。

 为此他们还发明了一个节日,就是在某一天,露天焚烧香料。

 后来有人想到一个办法,击败所有对手,禁止私人经营香料生意,以完成垄断。

 然后靠着饥饿营销,继续赚取巨额利润。

 这种方法,确实一度盘活了香料贸易。

 但随着荷兰海上霸权的结束,再也无法进行垄断,香料彻底沦为普通商品。

 不过后来西方人又玩了个花活,一个中国人很熟悉的套路,养生。

 大力宣传香料养生……

 于是香料贸易又小火了一把,但再也不复当年的盛况。

 陈景恪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

 当然是学医的时候,从课外书里面看到的。

 毕竟当年为了推广销量样式,西方人可是玩过不少花活的。

 都被后来人当成趣事写在书里了。

 他给徐达说这些,一来目前香料生意确实很赚钱,二来就是刺激他们去探索新航线。

 永远不要低估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我们的祖先也曾踏足遥远的天际。

 不过可惜,徐达对什么香料贸易兴趣缺缺。

 想想也是,他是大明第一等的权贵。

 安安稳稳就能把钱赚了,何必去冒险呢。

 西方最早的冒险家,大多也都是落魄贵族,希望靠这个翻身。

 更大的贵族,则是躲在背后提供资金支持。

 等到新航线出现,他们才会亲自下场收割。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见此,陈景恪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新航线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一步一步来,先把开海第一步做好再说。

 话题继续,自然而
 

然的就聊到了辽东战事。

 陈景恪说道:“这会儿大军已经到辽东了吧?”

 徐达肯定的说道:“没有消息传来,就说明已经顺利到达,估计双方已经发生小规模交战了。”

 军队行军路线、每天走多少里路,都是有严格规定的。

 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朝廷只需要根据数据推算,就能知道大军走到了哪里。

 其实还要得益于大运河,可以直接走水路将军队运送到北平,节约了大量时间。

 就在他们讨论此事的时候,大军已经到达通州。

 冯胜立即派人打探纳哈出的情况,得到了一条重要战报:

 “北元王庭支援纳哈出的军队,并未直接与纳哈出合兵一处,而是驻扎在庆州相机而动。”

 “不知诸位可有何看法?”

 唐胜宗看着军用地图,说道:“北元人这一招很狡猾。”

 “若趁我们与纳哈出交战,对我军后方发动突袭,后果难料。”

 “如果我们派遣军队防守,就无法全力攻打纳哈出……”

 “而且久守必失,北元多骑兵,我方战线又长,很难防的住。”

 赵庸提议道:“若能先将这支援军打掉就好了。”

 “不但能解决隐患,还能严重打击纳哈出军队士气。”

 关良皱眉说道:“只是庆州离此地路途遥远,一旦消息泄露,恐会遭到敌军骑兵包围。”

 “想要神不知鬼不觉,越过这八百里距离发动奇袭,太难了。”

 冯胜面色严峻,又说了一条情报:“据探马来报,草原天降大雪……”

 众将皆沉默不语。

 突袭就讲究一个快,在天降大雪的草原发动奔袭战。

 能不能找到敌人且不说,寒冷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够人喝一壶的了。

 就在这时,一旁默不作声的蓝玉突然开口道:

 “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