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228章 无题(第3页)

 蒋登贵想到更多,炮弹都有如此明显的改变,那新火铳和新火炮的威力又该有多大?

 陈景恪也没有吝啬,开始详细的为火器工匠们,讲解火器的各种原理。

 很多东西工匠能听懂,很多东西他们就是有听没有懂了。

 陈景恪也没有强迫他们去理解。

 目前来说,知其然就已经足够了,无需知其所以然。

 -----------------

 今天发生的事情,很快就送到了朱元璋桌案上。

 看到陈景恪弄出流水线生产法,又改良火器,他表情平淡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认识这么久,他已经习惯了。

 陈景恪既然主动提出要去军器局,那肯定是有所想法的。

 而且根据他以往的风格,这个改变还会非常大。

 现在这个结果,不过是有一次印证了猜测罢了,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他更加好奇的是另外一样东西:

 “万物之理,理科,力学……真想早点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如此的神奇。”

 很快他就收起好奇心,下令军器局全力研究新式火器。

 军器局发生的事情,很快就穿了出去。

 文管集团的关注点,是太孙给所有工匠发棉衣。

 太仁慈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明君。

 于是新一轮的吹捧又开始了。

 武将一方则更关注火器改良,接下来几天,不少将领来到军器局,亲眼看看新炮弹的威力。

 就连徐达都没能例外,他来的还是最快的。

 当时第一批颗粒火药正好制作完成,新火药新炮弹,威力比之上次又有所提
 

升。

 亲眼目睹了改良后的火器威力,军方将领都非常兴奋。

 催促军器局加紧生产颗粒火药和新炮弹,至于新式火器的研究,也不能落下。

 其实不用他们催促,蒋登贵已经抽调了最优秀的火器工匠,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陈景恪也没有置身事外,几乎有空就去军器局,和工匠们一起研究新式火器。

 期间又出手改良了许多工具。

 大约半个月后,第一把火绳枪问世。

 试射之后,威力确实比三眼铳要强太多。

 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放下政务带着徐达等人,一起来到靶场查看。

 当看到新式火铳,一击就将百米外的靶子击穿,众人无不为之感到震惊。

 朱元璋当即下令,加快研究新式火器,尽快使其投入实战。

 并命令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组建专门的火器军队,神机营。

 前世由朱棣建立的神机营,提前了近二十年,被老朱给弄了出来。

 陈景恪再次被抓了壮丁。

 新式火铳是你设计的,肯定比别人更了解使用方法,过来献计献策吧。

 说实话,他对这玩意儿了解也不多,连前世的普通军迷都不如。

 不过和这个时代的人一比,简直就是火器大宗师。

 他将前世听说过火器使用方法写了下来,交给了朱元璋。

 比如训练短枪的姿势,比如三段式射击,比如炮兵的反斜面作战等等。

 果不其然,再次镇住了老朱等人。

 第一杆火绳铳虽然造出来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量产了,很多工作其实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就要一点点试验,总结出最佳口径,最佳装药量,射击寿命等等。

 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只能靠无数次的试验来摸索。

 不过陈景恪的工作,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工匠们已经知道新式火铳是怎么回事儿。

 后续的试验,以及燧发枪等的研究,他们已经可以自己进行了。

 接下来,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理科基础教材的编写中去。

 去军器局的次数则越来越少。

 就在他忙碌的时候,朝廷也没有闲着。

 马上就要过年,各部门都在忙着总结。

 但这都不是最紧要的,眼下最为人瞩目的,是攻打辽东之战。

 去年就计划好的战事,因为陈景恪的突发奇想推辞了足足一年。

 这一年大明可没闲着,一直在调集军需物资,训练军队。

 眼下时机终于成熟,朱元璋正式下令攻打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