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216章 改土归流(第2页)

 “入籍就相当于是将他们的财产充公了。”

 “并非所有部族首领,都能和巴优一样为部民着想。”

 “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点,恐怕很多部族首领都不会同意入籍的。”

 朱棡插话道:“确实如此,而且他们多生活在深山里,想要出动大军剿灭非常麻烦。”

 “这也是历代,都拿他们没有太好办法的原因。”

 陈景恪说道:“办法其实也有,只是很少有朝代愿意去做。”

 朱棡问道:“哦,不知是何法?”

 陈景恪回道:“这个方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分化拉拢。”

 “愿意臣服朝廷的,必须献上户籍名册,然后朝廷封部落首领为土司。”

 “接下来就是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化。”

 “现在蛮夷各部最基层的百姓,只知道有土司,不知道有天子。”

 “土司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没有民心支持,朝廷想要治理蛮夷各部,就变得非常困难。”

 “所以教化这一步尤为重要。”

 “朝廷可以许诺,不管他们内部事务,但要派遣官员去教化蛮夷。”

 “使其明大义、懂礼节、知律法……”

 “各部土司必须配合教化官员的工作,否则就废除其职务。”

 “只需要一二十年之功,就能让最基层的蛮夷,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

 “如此民心尽皆归于朝廷。”

 “然后就可以进行最后一步了,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不用解释只看字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朱棡忍不住击案叫好:“好,好一个三步法,好一个改土归流,世无景恪无解之难矣。”

 朱雄英的表情一如既往,甚至有点想笑。

 就喜欢看你们大惊小怪,没见识的样子。

 看看我,多淡定。

 陈景恪要是解决不了问题,那肯定是想偷懒。

 之后,朱棡派人去调查巴优的身份,不能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至于衙门的身份证明,也不是不能作假,还是小心求证为好。

 朱雄英则亲笔写了一封信,将安抚教化蛮夷之策告诉了朱元璋。

 几日后,一封圣旨从应天送来,着太孙全权负责此事。

 晋王朱棡及各级官吏,必须全力配合。

 对于这个命令,众人都有些意外。

 朱雄英才多大,朱元璋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负责?

 只有朱棡和陈景恪知道,这是要提前让太孙走上台前。

 朱标的身体,确实很让人无奈。

 一开始朱元璋他们还想试一试,万一病情没那么严重呢?

 毕竟朱标还年轻,用了陈景恪量身定制的疗养之法,平时看起来和正常人无异。

 结果自然是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

 一旦过
 

于消耗心神,朱标就会出现诸如头疼、头晕、恶心等症状。

 正是因为试过,朱元璋才不得不提前将太孙推向台前。

 否则太子尚在,就把太孙推出来,那也太不尊重太子了。

 朱标自己反倒是看的很开……至少表面上如此。

 和这道圣旨一起过来的,还有朝廷的邸报。

 头版头条就是陈景恪设计的飞梭,经过马皇后亲自验证,要求各地衙门推行。

 如果是特别大的改变,衙门肯定会叫苦。

 百姓都不富裕,一架织布机价值不菲,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起的。

 大多数百姓宁愿用老式的,也不会用新式的。

 但这次只是改了一下飞梭,本钱几乎等于零,推广起来毫无阻力。

 这种好事,衙门自然很喜欢干。

 所以,飞梭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大明扩散开来。

 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一个小小的变动,在开海后会带来多么惊人的财富。

 且说当下,拿到圣旨之后,朱雄英非常高兴。

 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只要能顺利完成此事,携带大功还朝,就能从纸面太孙,变成真正的太孙。

 所以他对这件事情,自然很是上心。

 立即就召见了巴优。

 巴优也已经知道,这个小少年就是传说中的太孙。

 这几天又是高兴,又是惶恐。

 再次见到朱雄英,他立即大礼参拜:“蛮夷之人巴优,参见太孙。”

 朱雄英一脸庄严,说道:“巴首领免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