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214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

 回到安排好的住处,朱雄英叹道:

 “之前你总是和我说,匠籍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阻碍。”

 “我一直想不明白,此法明明是为了保护工匠。”

 “防止因人员变动导致技艺失传,为何会反过来阻碍生产力发展?”

 “现在才明白,匠籍之害竟如此之大。”

 “连梅老实一家这样的大匠都尚且如此艰难,更遑论其他工匠了。”

 陈景恪回道:“情况或许比你想的还要严重,徐老大应该知道一点。”

 朱雄英将目光看向徐允恭:“将你知道的告诉我。”

 徐允恭本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但朱雄英问了,他也没准备隐瞒。

 就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讲了一下。

 朝廷嘴上说给工匠发俸禄,但那点钱吃饭都不够,还很难全额拿到。

 大部分都被官吏找各种理由克扣了。

 怕他们的心野了,还不允许接私活赚钱。

 工匠的生活也就比乞丐好那么一点。

 所以即便再苦再累,都期盼着朝廷能有活分派给他们。

 不是因为他们想干活,而是差遣一般都管饭,不用饿死。

 然而很多时候,连这点小小的祈求都是奢望。

 应天的达官贵人驱使工部的工匠,就和驱使奴隶一般。

 干活不给钱不管饭,做的不满意动辄惩罚。

 因为不属于朝廷差遣,工部也不管饭不给工钱。

 所以匠籍之下哀嚎一片。

 朱雄英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对生产力、对工匠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只是绝想不到,工匠面临的情况竟然如此悲惨。

 这才是立国之初就如此了,以后更是难以想象。

 他没有问这种事情群臣是否知道,因为他知道答案。

 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说的更狠一点,皇帝难道就不知道?

 没人在乎罢了。

 不,应该说他们很在乎。

 如果匠籍取消了,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吏去剥削谁去?

 文武百官想修建亭台楼阁,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就要花更多的钱。

 所以匠籍必须存在。

 至于工匠的死活?那是朝廷的问题,和我们有啥关系。

 和你们没关系,和我有关系,和大明有关系。

 朱雄英斩钉截铁的道:“回京之后我亲自去和皇爷爷说,废除匠籍,彻底还工匠自由。”

 徐允恭说道:“太孙仁慈。”

 陈景恪也很欣慰,没白教这么久。

 大明的未来不看朱元璋,也不看朱标,要看朱雄英啊。

 “作为一名优秀的君主,不能只提出问题,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废除匠籍很简单,我相信陛下也不会驳你的面子,但废除之后呢。”

 “皇家是需要工匠的,而且匠籍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技艺得以传承下来。”

 “废除匠籍之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雄英很自然的道:“那不是有你吗,随便想想不就有主意了。”

 陈景恪:“……”

 徐允恭差点一个没忍住笑出声来,连忙捂住嘴。

 陈景恪深吸口气,说道:“你是君主,必须要有自己的主意,要不然很容易被下面的人骗。”

 朱雄英斜睨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我傻,谁都信呐?”

 然后干咳一声,一副语重心长的道:

 “景恪啊,现在知道我对你多信任了吧,是不是很感动。”

 陈景恪:“
 

……”

 要不是看在你是太孙的面子上,今天非揍你一顿不可。

 第二天早上起来,陈景恪就找来了几个铁匠,准备打造几样小玩意儿。

 以前他只是理论上告诉朱雄英,工匠和生产力的重要性,终究是隔着一层。

 今天他准备小露一手,用事实强化这个概念。

 这样即便是有人反洗脑,也很难起到作用。

 他也没准备搞什么黑科技,全是当前技术能轻松达成的。

 真的就是一些小玩意儿。

 首先是针对马车的,他设计了弹簧和轴承。

 弹簧除了让马车舒适一些,别的作用暂时难以体现出来。

 轴承就不一样了,这玩意儿的作用是肉眼可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