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186章 老狐狸们的课

 “党争就是势与势的碰撞,争的也不是对错,目的也不是消灭对方,而是攫取最大的利益……”

 “还有一种是道统之争,更加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势强的时候,就施展雷霆手段,获取最大的话语权和利益。”

 “势弱的时候就蛰伏,慢慢积蓄自己的势,等待时机来临。”

 “王安石数次拒绝朝廷征召,用三十年养望,就是在积蓄自己的势。”

 “然后一遭为相,就开启变法,强行推动自己的政策……”

 “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他养望蓄势的做法,就是党争的真谛所在。”

 陈景恪不禁想起了前世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徐阶斗严嵩就是这个套路。

 蛰伏二十年积蓄自己的势。

 没有什么刀光剑影,更没有快意恩仇,有的只是苟且。

 一直等到时机到来的那一天,顷刻间天翻地覆,一举将严嵩父子扳倒。

 可是……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徐达为什么要没头没脑的说这番话?

 徐达看出了他的疑惑,却并未直接解释,而是说道:

 “王安石为相之后,从未试图用嘴说服对手,而是雷厉风行强行推动变法……”

 “因为他知道,大家的矛盾不在于谁对谁错,更不是简单的利益冲突,而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道理还有辩论的机会,利益还可以妥协,道统之争有进无退……”

 “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先推行自己的道。”

 “等变法成功,对手自然而然会自己去调整,适应新的法度……”

 “如果失败,则道统毁灭……”

 “你和儒生们的斗争,往小了说一文不值,不就是一个长发短发吗?”

 “但往大了说就是道统之争……”

 “你是不是觉得,这次斗争为何如此简单?儒生们的反抗也不是很激烈?”

 陈景恪点点头,儒生们确实没有怎么抗争。

 除了写写文章打打嘴仗,什么都没做。

 不过,在他看来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就是一个发型,一个风俗习惯而已。

 或许涉及那么一点礼法问题,可也不应该这么严重。

 就算剃短发又能如何?

 自己又没有提出什么学说思想,撼动不了儒家的地位。

 突然,他想到徐达方才的话,剃发往小了说不值一提,往大了说涉及到道统。

 很明显,儒家选择了大事化小。

 可为什么他们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答案很简单,自己背后站着的是皇帝,又有徐达和蓝玉表态支持。

 如果他们强行抗争,很可能会招致皇帝的打击。

 最后抗争失败,儒家的脸面丢的更大。

 或者说,文官们也知道,这是勋贵群体对他们的反击。

 知道争不过,又理亏的情况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所以,从始至终都只是普通儒生们在抗议,大儒全都保持了沉默。

 文官系统也并没有做出什么应激反应。

 可还是那个问题,我今天来不是听你讲课的。

 你不应该解释一下,为何利用我吗?

 就算想找个机会打击一下文官。

 以咱们的关系,你直接告诉我,我会不同意吗?

 徐达就像是没有看出他在想什么,继续说道:

 “剃发不论是道统之争也好,利益之争也罢,你都占据着绝对优势。”

 “可你竟然没有行雷霆手段,以最快的速度推行此法,而是试图说服
 

别人。”

 “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可你的想法太幼稚了,幼稚的可怕。”

 “不服气是吗?”

 “你完全可以等剃发完成之后,再告诉大家,为何要这么做。”

 “你觉得是通过讲道理,让百姓剃发容易。”

 “还是剃完发再给百姓讲道理,百姓更容易接受?”

 陈景恪嘴巴张了又张,答案自然是后者。

 纵使剃发有一万种好处,可传统更加深入人心。

 想让他们剃发,宣传防疫知识反而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破除心中的障碍。

 可是如果用强制手段,给他们把头发剃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头发都已经剃了,他们心中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