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165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第2页)

 所以把那家奴和丁斌一起押送进京。

 果不其然,皇帝根本就没有问口供的事情,而是直接要见丁斌。

 早有准备的他,立即将丁斌和那家奴带进了皇宫。

 朱元璋先见了那家奴,此人已经不成人形,可见被折磨的不轻。

 但他的脸部没有任何伤口,可以很清楚的辨认面容。

 这是毛骧故意为之。

 这名家奴得知面前的就是皇帝,吓的屎尿齐出。

 还不等审问,就倒豆子一般什么都说了。

 包括他的身份,在胡惟庸府上是做什么的,又怎么得到李存义庇护的等等。

 朱元璋脸色铁青,什么都没说,转身去了另外一个房间,见到了丁斌。

 丁斌的情况比那个家奴好太多,身上并没有多少伤。

 可见并未遭受多么严重的拷打。

 在见到朱元璋后,他也是双腿一软跪在地上。

 朱元璋看着他,语气冰冷的道:“隔壁的声音你也能听得到,那家奴所言可是真的?”

 丁斌身体一抖,伏地道:“是……是真的。”

 朱元璋右手紧紧的攥成拳头,手背青筋凸起:

 “胡惟庸许诺,事成之后让李善长当淮西王,也是真的了?”

 丁斌浑身抖如筛糠,伏在地上不敢发一言。

 朱元璋什么都懂了,无尽怒火和杀意从胸腔喷涌而出。

 他是如此信任李善长。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同乡,还是他亲自举荐的,两家还有姻亲关系。

 按照古代官场的潜规则,谁举荐的官吏出事儿了,他本人也要担责的。

 李世民为何推倒他赐给魏征的碑?

 就是因为魏征举荐的人,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

 所以,朱元璋有一万个理由,可以处置李善长。

 就算不将他杀了,削爵罢官也没人能说什么。

 可是朱元璋没有做任何处罚,还让李善长统领御史台,就连李存义都毫发无损。

 为什么?

 因为他压根就不信李善长会谋反。

 可现在,事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李善长是没有和胡惟庸同流合污,可以他的身份地位,知情不报形同谋反。

 更何况他的亲弟弟李存义,已经事实上参与了谋反。

 最让朱元璋无法原谅的,还是来自于私人感情方面。

 他对李善长是如此的包容和信任,结果就换来了这个?

 感受着朱元璋身上散发出的杀意,毛骧大气都不敢出。

 他很想说,要不要将李存义和李善长都抓起来审问。

 

 可始终鼓不起勇气。

 他以为朱元璋会自己下令,可等了半天,都不见皇帝开口。

 就在他焦急的时候,朱元璋终于开口了:

 “将二人的口供给我。”

 毛骧心下疑惑,这还不下令?要口供做什么?

 手上却不敢迟疑,连忙将两人的口供呈上。

 朱元璋一把抓过口供:“将两人看好了,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妄动。”

 说完转身离开房间。

 只留下满腹疑惑的毛骧。

 什么情况?竟然没有下旨拿人?皇帝是提不动刀了吗?

 然而他并不知道,朱元璋不是不想拿人,而是不能。

 革新正处在紧要关头,李善长是行政方面的一把手,将他拿下影响太大了。

 关键拿下他,就意味着要拿下更多的人。

 还有李祺,也是黄河改道的负责人。

 将他爹拿下了,他也要受到牵连。

 而且重启胡惟庸案,也会让群臣惶恐,无法安心任事。

 牵扯实在太大了,不能轻易动手。

 可越是如此,他心里就越憋屈。

 咱是如此的信任你,你就是这么回报我的?

 回到乾清宫,他将口供看了一遍又一遍。

 每看一遍,心中的怒火就炽烈一分。

 桌子上的茶具已经被砸了两套。

 两名内侍因为一些小失误,被罚掌嘴。

 一时间,整个乾清宫的氛围都变得异常压抑。

 陈景恪和朱雄英两人一回宫,就察觉到了异常。

 本来两人就在疑惑,老朱这是咋了?这么着急叫他们回来。

 现在更加肯定出事儿了。

 眼神交流了一下,决定前去问问发生了什么。

 于是就一起来到乾清宫求见。

 一开始朱元璋还不愿意见他们,让人传话说他有事儿要忙,让他俩该干啥干啥去。

 但这反而更加说明有问题,且问题还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