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身不破见月明

第148章 内部提纯(第3页)

 是他为算学张目,让陛下重开科举算科?

 是他保住了国子监算学班?

 ……

 当这一桩桩旧事被扒出,大家才知道,原来陈景恪默默的做了这么多。

 那些曾经指责过他的人,更是羞愧无比。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们就竭尽全力喷那些起哄的人。

 这时候,国子监的儒生再次送上了一记助攻。

 你们学算学的就是道德低下,不明大义。

 竟然做出如此忘恩负义之事。

 实在可笑,可笑啊。

 那陈景恪也是活该,竟然与你们这些虫豸为伍,现在遭到反噬了吧。

 这下整个算学圈子的人脸上都挂不住了。

 纷纷表示此事与我们无关,勿要将个别人的行为,上升到整个行业。

 然后转头也加入了讨伐的行列。

 他们更狠,甚至表示要上书,请求陛下剥夺那些人在算经上的署名权。

 只是很快陈景恪就放出话:

 算经编纂小组乃朝廷所建,皆圣上之恩,与他无关。

 算经能编写完成,大家都出了力,会按照功劳大小全部署名。

 算经编写完成,小组解散也是应该的,不存在别的原因,请大家不要误会。

 更不要去攻击某些人。

 这番话一出,获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

 陈伴读真乃至诚君子也。

 愈发衬托的那些人的丑
 

陋。

 倒也不是没有人说他沽名钓誉。

 但反驳的人只需要一句话,就能终结话题:

 人家是太孙伴读,未来成就不可限量,需要捧你们算学的臭脚?

 但不管怎么说,算学小圈子解散已经成为必然。

 也不是没有人试图重组,但一来威望不够,二来出了这事儿大家谁都不信谁,只能作罢。

 算学圈子可不只是单纯的利益群体,也是一个学术圈子。

 很多人加入进来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研究学问。

 没有高深的学术,根本就吸引不来几个人。

 越是如此,大家就越能明白,之前那个小圈子的建立是多么的困难。

 对陈景恪也就越发的认同。

 已经有不少人呼吁,希望他能重新站出来。

 陈景恪只是关注着舆论的转变,并没有此时就站出来的打算。

 时机还没到。

 现在站出来,要不要将那些刺头踢出去?

 如果这么做了,反倒是坐实了他争权夺利的名头。

 虽然大家嘴上不会说什么,心里也会带根刺的。

 等到算经编写完成,小组正式解散,才是他再次出场的时候。

 这几天,他除了抽空去吊唁了一下李文忠,就一直待在家里。

 邱广安倒是给他写了一封信,上面只有一个“?”号。

 陈景恪给他回了一个“=”号。

 双方虽然没有明确结盟,但自有一份默契在。

 很多事情不需要太多语言,只需一个简单的符号,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邱广安写信过来,本身就代表着想继续结盟。

 否则就会继续不闻不问。

 问号,不是问他为什么这么做,而是问他有没有想好收尾的办法,准备何时收尾。

 陈景恪回信代表着同样的意思,大家合作愉快。

 等号,是告诉他,已经有了准备,且耐心等待。

 其实陈景恪还想告诉邱广安一些事情。

 比如他这个户部左侍郎宝座,还能多坐几年,不用着急给自己物色下一个职务。

 朝廷即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论是营建新都,还是水利建设,都需要大量物资。

 这时候是最忌讳工部和户部出现动荡的,即便老朱多疑,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随便换人。

 只要邱广安自己不出乱子,继续在这个位置上坐三五年完全没问题。

 甚至再进一步,成为户部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过考虑到自己时刻处在老朱的监视之下,他觉得还是别说了。

 倒不是不能说,而是有些事情没必要多说。

 到时候万一老朱恶趣味爆发,把邱广安给换了,找谁说理去。

 如此又过了两天,眼见连休了七天假,再不上班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就准备入宫。

 还没启程,方孝孺约他老地方见。

 见面后,得到了一个让他不敢置信的消息:

 “什么?叶云流竟然拜你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