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可汗被擒,单于城破,君临圣山(第3页)

 李瑄只是将移地健带下去,将其押送回长安。

 仅隔五日后,李瑄率领敦煌骑兵、天策卫,北上郁督军山。

 神策卫和武威骑兵,暂且留至白亭海。

 因为李瑄已经收到葛逻禄人、薛延陀人向大唐臣服的消息。

 李晟正率领一万北庭骑兵,与葛逻禄人、薛延陀人,向单于城进军。

 李晟轻骑行进,自然是比李瑄先到达郁督军山。

 在郁督军山西面,几乎无抵抗李晟驰进的力量。

 要么就是部落太小,要么就是部落中没有骑射。

 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向单于城驰进。

 消息传至单于城,使单于城乱作一团。

 留守的回纥近卫军统领立刻下令戒严,任何人不得进出单于城。

 唐军携带叛变的葛逻禄人和薛延陀人大举来攻。

 除非移地健回援,否则回纥没有丝毫力量抵挡。

 他们不知道的是,移地健已经败北,并被生擒。

 李晟率领兵马带来以后,令随行工匠打造攻城器械。

 三日以后,攻城器械打造完毕。

 李晟准备下令攻城的时候,探马逮捕到几名从白亭海溃败的回纥溃兵。

 他得知移地健战败的消息后,放弃攻城。

 将这些俘虏放回单于城。

 并声称移地健和莫贺达干已经被斩杀。

 警告城中的士卒不要负隅顽抗,否则城破之日,尽皆斩杀。

 单于城是由大唐工匠和粟特工匠建造,在郁督军山脚下矗立。

 城墙是褐色的砖石,呈方形的护城河环城而建。

 回纥大可汗的家族居住的宫城有两个城门和瞭望塔加强警戒。

 这种城池要是强攻,不免损失惨重。

 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回纥俘虏回到城中后,如实向他们讲述主力大军中了的埋伏,一溃千里。

 而且大唐还能驾驭“天雷地火”,说得有鼻子有眼。

 大可汗和宰相的处境如何,他们也不清楚,反正唐军说,莫贺达干和大可汗已经全部死了。

 这则消息,直接瓦解了单于城的战斗意志。

 这个时候若再抵抗,则没有丝毫意义。

 随着又一批从白亭海溃败而来的骑兵被放入单于城中。

 回纥近卫军统领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压垮,他下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向李晟投降。

 回纥可敦和移地健年幼的儿子,也被一些想要表忠心的回纥贵族抓住。

 原本叶护太子的妻儿,以及伽思公主等亲大唐的贵族皆被释放。

 几日后,李晟收到李瑄的诏令。

 至尊将率领兵马,亲至郁督军山。

 李瑄也得知单于城被大唐取得。

 葛逻禄人和薛延陀人的投靠,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不过这应了李瑄之前所说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即便移地健和莫贺达干不突袭白亭海,大唐也有其他手段,战胜回纥。

 只是会浪费更多资源。

 七月上旬。

 在其他地方还很闷热的时候,李瑄率领天策卫、敦煌骑兵到达郁督军山单于城。

 建立在山脚、临近嗢昆水的单于城此刻分外凉爽。

 李晟,左厢葛逻禄酋长、薛延陀酋长,以及一些回纥贵族,带麾下在单于城外迎接天可汗驾临。

 “拜见天可汗!”

 “拜见至尊!”

 呼声震天动地。

 这一刻,李瑄是君临草原的天可汗。

 他背靠胡人的圣山郁督军山,接受胡部的拜见。

 “古往今来,征伐到此的将军有不少。然到达这里的皇帝,也

唯有我了。”

 李瑄笑着对李泌说道。

 草原梦,终于可在这一刻实现。

 历代胡人视郁督军山为圣山。

 就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郁督军山附近,东北方位,以嗢昆水、仙娥水、独乐河、娑陵水为主的方圆千里,也就是后世的色楞格河流域,为这个时代最好的牧场,这里水草丰茂,是草原胡人的“兵家必争之地”。

 “至尊去过的地方,历代皇帝基本都未踏足。”

 李泌不明白李瑄对草原的执着。

 李瑄去过柏海,去过波斯。

 但拿下草原,才是农耕与游牧合为一体。

 国家才可以安心地进行下一步的变革。

 这是华夏的心腹大患。大食的威胁,远远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