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烟阁(第3页)

 或许回纥人会追随移地健到底。

 然旧突厥诸部、九姓铁勒中,二五仔遍地。

 他们在得知天可汗的“声讨”后,已经有听调不听宣的迹象。

 移地健终究年轻,无法如磨延啜一样震慑住草原诸部。

 ……

 九月中秋节后,云南王阁罗凤入长安,朝拜至尊。

 凤伽异回国后,已尽向阁罗凤阐述。

 大唐灭吐蕃,使南诏再无屏障,也无资格对抗大唐。

 与唐两次大战,虽然胜利。但激起大唐民愤。

 杜甫的《兵车行》虽是抨击李隆基穷兵黩武,暗讽杨国忠。

 但自信昂扬的大唐百姓读起来很不是滋味。

 李瑄用“华夏”,用诸多理念,使得民族主义抬头。

 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时代,不可能去遏制这种思想。

 南诏也唯有成为大唐都护府一条路可走。

 阁罗凤的决定是明智的。

 大唐兵马进入云南,可以迁徙百姓。

 分走王室许多权力,但也让南诏王室,可以和龟兹、于阗王室一样长存。

 李瑄承诺“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不论将来云南都护府的路在何方,最起码王室血脉得以延续。

 “拜见至尊!”

 李瑄在太极宫太液池的亭子内召见阁罗凤。

 阁罗凤向李瑄恭谨一拜。

 上一次他来长安的时候,还不是国王,与李瑄有过几面之缘。

 那时李瑄是大非川之战击溃吐蕃,生擒尺带珠丹的大英雄。

 阁罗凤尊敬备至。

 在宴会上,他觉得人中之龙,不过如此。

 现李瑄摇身一变,已经坐稳皇帝之位。

 只叹物是人非。

 他一直在想,没有杨国忠该多好啊!

 南诏应该还是独立的存在。

 他出太和城的时候,令巫师占卜,是为大吉。

 有的时候,福祸相依。

 南诏人的命运,只能由历史去判定。

 “不必多礼,来人,赐座备酒。”

 李瑄吩咐一声。

 侍从将一个“太师椅”放在桌前。

 这椅子和李瑄的椅子同高。

 这就是改良家具的成果。

 政事堂,各部、各院,一律换成椅子。

 并允许民间使用。

 春秋以来的跪坐,一直沿袭至今。

 不少大臣腿脚不便,多半是跪坐的原因。

 现大唐人喜爱胡床、胡凳,不是没有道理。

 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谢至尊!”

 阁罗凤小心翼翼地坐下。

 在云南,他是国王。

 在巍峨的太极宫中,面对大唐皇帝,他是一微臣。

 入宫以来,他见与十年前
 

的迥然不同。

 朱雀街上的道路,宛如神迹。

 在新奇之下,宫殿内的石砖都不如水泥路美好。

 水果、点心、美酒很快就被宫女呈来,放在桌上。

 “臣已道听百国盛会,千年烟云,尽至长安,观百花齐放,身为番邦,未能亲至,请至尊见谅!”

 和其他番邦不同,云南王阁罗凤称李瑄为至尊,以示意自己是内臣。

 如他的父亲皮逻阁一样,爵位是越国公,授开府仪同三司,后又加上柱国。

 “现云南王前来,亦是一样。我们老友叙旧,随时随地可行。”

 李瑄微微一笑,向阁罗凤举起酒杯。

 云南都护府在剑南以南,黔中以南。

 现在那一带许多地区无法“改土归流”,就代表大唐不可能直接对云南都护府进行掌控。

 还是老办法,先驻军。

 然后试着移民。

 再修路。

 一步步来,云南在汉化过程中,接受大唐先进文化思想,迟早会对大唐产生认同感。

 “臣不胜感激。”

 阁罗凤双手举杯,一饮而尽。

 他身为王,面对李瑄的话语,也总能产生共鸣。

 李瑄的伟大魅力,令他不自觉肃然起敬。

 随后的一个时辰,李瑄与阁罗凤一边饮酒,一边了解云南的情况,以及周围的部落、国家。

 南诏是阁罗凤的父亲在大唐的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的新兴国家。

 几乎没有底蕴,在那片山地险峻的地方,交通极不完善。

 李瑄看地图,从南诏太和城,开辟到印度洋,需要一千多里。

 焦阁罗凤虽然打败一次骠国,占领骠国一些地盘,但骠国依旧是南诏南扩最大的敌人。

 还有什么女王国、陆真腊,六诏余孽、各姓蛮族。都是阻碍!

 李瑄明白当前的大唐不可能吞并东南亚。

 但他还年轻,可以用数十年的时间,对物产富饶的东南亚进行吞并。

 他计划从两个方向。

 一是岭南的交趾郡。

 二是云南都护府。

 而且李瑄梦想是让大陆打通至印度洋的出海口。

 他要彻底消化这里,使成为华夏之一。

 所以,云南对李瑄重中之重。

 李瑄与阁罗凤饮酒的时候,不断地给阁罗凤画大饼,支持他扩张。

 在打败骠国后,向西南扩张。

 李瑄笃定西南是海洋,至孟加拉湾,与天竺隔海相望。

 大唐要在那里发展一个如南海郡一样的重镇,以辐射云贵川地区。

 大唐会为南诏提供优质马匹,粮食、铠甲。

 必要的时候,蜀郡都督府的兵马,会帮助云南兵卒开疆拓土。

 “西南千里,便是大海。若将云南王能饮马海洋,你的画像将在凌烟阁,世代受供奉。大唐的史书也会为你列传。”

 酒酣耳热的时候,李瑄指着凌烟阁方向,向阁罗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