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一十九章 称帝,改元,华夏历


 “太子李瑄上承天命,下保庶民……朕今退位之,国不可一日无君,自天宝十六载二月十一日,太子李瑄继承皇位!”

 刘单又“请”来李隆基的诏书,宣示着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李隆基正式退出皇位。

 李瑄在中书省议事厅文武百官的见证下,成为新的大唐天子。

 他站在大堂的中央,龙行虎步,接过刘单手中的诏书。

 此时此刻,李瑄腰板挺直,不再行礼。

 仿佛一瞬间天命加身一般,李瑄虽穿着玄黑色的太子袍,但气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斜眉入鬓,目中似有辰星。

 那标志性的短须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举手抬足间,更有一种拥抱苍生,睥睨天下的气质。

 包括刘单在内,文武大臣纷纷整理衣冠,向李瑄行大礼:“臣等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他们行礼毕后,高喝三声万岁,以祝贺李瑄为大唐第八位皇帝。

 这一年,李瑄三十岁。

 对于一名男子来说,这是年富力壮的时期。

 如李世民、李隆基,都是年近三旬的时候登基。

 李瑄自天宝二年开始,每一年几乎都在建功立业。

 他的战功,古往今来无人能及。

 虽中途拜相,政绩卓越,但离盛世相差甚远。

 现叛乱过后,百废待兴,李瑄要向百年盛世,发起冲击。

 “众卿平身。”

 李瑄抬手示意文武大臣起身。

 “谢陛下!”

 能入中书省议事厅的文武大臣,就算不肯定李瑄谋朝篡位的行径,最起码步伐是一致的。

 “朕承天命,登临皇位。当殚精竭虑,整饬朝纲,使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朕必敬天法祖,勤勉于政,纳忠谏之言,绝逸豫之行,期以盛德之治,垂范后世,不负宗庙社稷之托,苍生黎庶之望……”

 李瑄向文武大臣发表他胜利结算感言。

 “臣等必倾力辅佐陛下中兴大唐!”

 文武大臣再拜,喜于言表。

 这是天下人奋发有为的时代。

 这是有志者摩拳擦掌的时代。

 这是文人士子心潮澎湃的时代。

 是李瑄将大唐从危难之中扶起,革除弊病,才能焕发新生。

 许多大臣坚信他们能重新迎来盛世。

 因为有李瑄在,大唐威名赫赫,九天阖闾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他们几乎不用担心边患侵扰,只要全心全力发展内部,整饬吏治,治国安邦。

 “按照制度,新皇登基第二日,进行登基大典。”

 “秘书监立即通知在京九品以上职散勋爵、外国使节,另组织三百名长安周边有威望的长者,明日在太极宫参与即可,不必铺张浪费……”

 李瑄又宣布登基大典的时间。

 和汉代不同,大唐的登基大典,不选良辰吉日,一般都是在皇帝驾崩后的第二日。

 亦或者皇帝禅让的第二日。

 明日为二月十二,为李瑄登基之日。

 “臣等遵旨!”

 大臣们拱手,今天虽已称帝,登基大典完成,才算法理上的天子。

 陛下未继位的时候,就禁止奢靡,以身作则节俭。

 由于战争前的储备,抄家杨氏和安禄山、史思明等叛将的财富,获得洛阳城被洗劫的财富,吐蕃、回纥等国的巨额贡品,豪强大族的贡献等,现在两京的左藏库和内藏中金银珠宝数不胜数,但李瑄却只赏赐功臣。

 绝不会因为身边人一句拍马屁的话去赏赐。

 更不会因喜好去挥霍。

 李瑄要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自高宗以来,皇帝有称圣人的习惯。但朕初御宇,无德行树立。朝野内在,不得我称为圣人。”

 李瑄又向大臣们嘱咐此事。

 圣人,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最高称呼。

 名义上皇帝最大,意识上圣人更胜一筹。

 自古皇帝都有祭拜圣人的习俗。

 李唐自诩是老子的后代,所以从高宗皇帝开始,就继承老子的圣人称号。

 大臣们私下称呼圣人,朝堂上一律称“陛下”。

 但李瑄认为,李唐的皇帝是没人可称圣人的,徒让后世耻笑。

 圣人这两个字神圣,在华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公认的圣人屈指可数。

 在一个人盖棺定论之前,一切都可能有反转。李隆基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李隆基在开元二十四年之前死亡,称圣人也不太可以服众。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称圣人。今后在私下,只能称至尊。

 “诸卿入坐,我等商议明日登基大典时的事宜。”

 “天宝至今已有十六载,安禄山叛乱于天宝,杨氏祸乱于天宝,民生于天宝凋敝,此已不吉也!朕欲改元,有什么建议,卿等尽可言明。”

 李瑄回到座位上,示意文武百官坐下,并提出改元事宜。

 新帝登基,改元是必然的事情。

 年号具有重大且又神圣的象征意义。

 古往今来,帝王在选择年号时,会在名称中寄予自己的政治期望,或昭示某种政治信号。

 绝对不能不符合时宜地取一个突兀的名号。

 如李隆基在位时的三个年号。第一个年号虽只有短短不到三年,其间却寄予着李隆基攘夺权位的政治意图。

 先天,出自《易经·干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解释起来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众所周知李隆基身为老三继承皇位。他以先天为年号,表示天意如此,不可强求。

 所以先天只用三年,就改元开元。

 其意义简单明了,握住权力的李隆基,要开创新纪元,向朝野表明他的宏图壮志。

 只是到了开元后期,各种各样的破事接踵而来,李隆基的兄长又接连去世,再加上地方官吏弄出太上老君显灵,献符天宝千载,所以改元天宝。

 天宝最明显的寓意就是李隆基觉得大事都办完了,开始享受成果。

 然而国家的规律就是盛极必衰,在鼎盛时期不改革,必然会走向下坡。

 天宝,不是一个成功的年号。

 “启奏陛下,天宝多灾,又临兵祸,百姓苦不堪言,臣且以为,百姓渴望太平,可取泰平为年号,泰有安宁、平和之意;平为太平、公正之音。寓意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