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四百零一章 安禄山出逃洛阳,叛军哗变


 洛阳。

 崔乾佑率领十万燕军主力刚回洛阳,就传来唐军从西沃古渡渡河的消息。

 这意味着什么,崔乾佑心里再清楚不过。

 安守忠危矣!

 一旦唐军攻破灵宝狭道,挺入新安县,大燕这就要玩洛阳保卫战了。

 毫无疑问,洛阳是坚城。

 而守城的意义,在于大局战略,求反败为胜之机。

 就像是历史上的雎阳保卫战一样,张巡、许远长达一年多的坚守,挫败了叛军席卷江淮,快速占领华夏的意图。

 安禄山失去范阳,失去中原。没有任何援军。

 死守洛阳败亡只是迟早的事。

 “朕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你们这么多人是酒囊饭袋吗?打不过李瑄小儿就罢了,连阻止一时都这么困难,朕要你们何用?”

 紫薇城,明堂,大燕文臣武将齐聚一堂,看着安禄山在殿台上大发雷霆。

 百官内心充满忧虑,范阳起兵,如风卷残云,至洛阳建都建国。

 那时,文武百官人人喜悦,他们想抢夺功劳、出谋划策,封侯拜将。

 特别是潼关大胜,南阳大胜的时候,连洛阳士绅都认为安禄山该拥有天下,纷纷献出珍宝。

 时运变化无常,短短半年时间,大燕失去战略主动。

 明明兵强马壮的样子,却像是空中楼阁一样。

 “怎么都闭嘴了?平时七嘴八舌哪去了?快给朕献计策?”

 “啪!”

 怒气之下,安禄山将玉案上的果盘、酒杯推倒。

 那清脆的声音,使所有文武大臣的脖颈一缩。

 安禄山又怒瞪严庄、高尚这两位谋士,是他们激起自己的野心,将他带到不归路。

 皇帝之梦,并不舒坦。

 他不再奢望去得到玉环娘子,饱暖思淫欲,此时的安禄山并不“饱暖”,而是想全身而退,保住自己的富贵。

 他不再有雄霸天下的野心,只想偏安一隅,安心享乐。

 “回陛下,儿臣愿率领兵马至洛阳城西,拼死与李瑄一战,以护卫陛下离开洛阳。”

 这时,义子安忠臣站出来,向安禄山请缨道。

 留在洛阳迟早是死。

 不如先击败郭子仪、李广琛、张巡的兵马,再渡黄河回范阳。

 从而依靠范阳坚城,割据东北。

 “疾风知劲草,关键时刻,还要靠吾儿。”

 安禄山见安忠臣愿意为他排忧解难,心中多些宽慰。

 还是他的义子靠得住。

 就像现在的安守忠一样,冒生命之危守卫灵宝。

 “陛下,留在洛阳将是孤城悬守,应尽快离开洛阳,以图东山再起。”

 严庄出面说道。

 现在保住小命要紧。

 “崔将军,你觉得灵宝大概能抵抗多久,唐军又需要多久能到达洛阳。”

 安禄山没有搭理严庄,他对严庄的话置若罔闻,主动询问崔乾佑。

 他肯定是要离开洛阳的。

 现崔乾佑的十万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

 另外,洛阳还有杂七杂八的兵马五万。

 其余兵马在固守陈留、荥阳,以及洛阳南面的伊阙、大谷、轘辕等关,防卫王难得麾下的兵马。

 “回陛下,以安将军的骁勇,哪怕被唐军夹击,也应该可守十天左右。唐军想到洛阳,最起码得十五天时间。”

 崔乾佑大胆猜测后,向安禄山回道。

 是他和张通儒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安守忠自愿留在灵宝。

 现在看来,是他害了安守忠。

 他的猜测相对乐观,李瑄凶如猛虎。

 凡李瑄用兵,颇有一种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感觉。

 不动则已,动则如排山倒海,势若雷霆,不给他们撤离的时间。

 “三日后,启程前往陈留,大军前往荥阳,先将东面唐军击败,再渡黄河。”

 安禄山下达命令。

 从洛阳也可以渡黄河,但渡过去是太行陉,现太行陉、汲郡都是唐军把守。

 安禄山还不知道上党高地有多少唐军。

 而且太行山一带,山路艰难,不适合大规模行军。

 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从荥阳过黄河,直接攻击汲郡。

 荥阳相对平坦,且荥阳上的黄河古渡是大渡。


 安禄山为自己留退路的时候,在荥阳古渡布置众多船只,并派遣士卒把守。

 争夺渡口后,派遣先锋,击破河北诸郡的唐军,使大军返回范阳。

 “遵命!”

 崔乾佑等将领命。

 而严庄、高尚这些成为透明人,彻底失宠。

 安禄山将败逃的责任归咎于严庄、高尚,认为是他们的无能,才导致自己误入歧途。

 现安禄山更倚重麾下的将领。

 此时严庄、高尚冷汗直流,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那些被迫臣服于大燕的伪官,内心惴惴不安。

 如果安禄山胁迫他们离开,至范阳后,亦是地狱。

 若安禄山被打败,朝廷还会接纳事贼的他们吗?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你们迅速征调粮草,将朕的宝库都准备妥善……”

 安禄山又向亲信的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吩咐。

 平时这样的任务,该归严庄、高尚。

 “遵命!”

 阿史那承庆、阿史那从礼领命。

 严庄更加寒心。

 他认为回纥、吐蕃,已经向河西走廊、陇右发动攻势。

 但战术上的败退,使他们没有时间。

 这一走,生死未卜,更不可能再回来。

 ……

 在安禄山决定离开洛阳,仅仅一日后,他再次召文武百官到万象神宫,并下令立刻离开洛阳。

 此时安禄山面色苍白,像是刚大病一场。

 因为陈留被唐军攻破,伪陈留太守被杀死,陈留诸县望风而逃,现在唐军正向荥阳进军。

 更可怕的是史定方带回消息,唐军陌刀军在渑池大破两万燕军,安守忠背后完全暴露,灵宝失守在即。

 唐军骑兵如果速度快的话,不需要五天,就能到达洛阳。

 昨天崔乾佑说唐军十五天能到,转日就被安禄山骂了个狗血淋头。

 还要依仗崔乾佑统兵,所以安禄山没有杀他。

 事已至此,安禄山一刻也不敢耽搁,他们注定会与郭子仪、李广琛一战。

 毕竟唐军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十万兵马渡过黄河。

 到达这种地步,一定要有人阻挡唐军前进。

 安禄山将这件事情交给安忠臣、张忠志这两位义子,并许诺只要挡住五天时间,他们可以弃军而逃,回范阳后封他们为亲王。

 安忠臣是真心为安禄山争取时间,但张忠志虽是安禄山义子,心中很是不痛快。

 但他不敢抗命,否则安禄山一定会杀死他。

 安禄山给安忠臣、张忠志一万范阳精兵,以及三万五千新兵,让他到函谷关,务必抵挡唐军五日以上。

 那些新兵对安禄山来说是拖累,索性全部留下阻挡唐军。

 安禄山所言的函谷关,为汉函谷关,在新安县的东面,离洛阳城只有数十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