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活捉颖王,收陇右兵,再至京兆(第3页)
纵然战斗力不佳,也咬着牙上去一拼。
两方骑兵冲击在一起,金铁之音,伴随着黄河的波涛声鸣奏。
但血液流下的时候,往往这些号称“万骑”的龙武卫的悲歌。
曾经骁勇的禁军,威震天下。
现早已不是他们的时代。
边军称雄!
“杀!”
绥戎军一名衙将骁勇,驰矛横冲。
他自突直刺,如黑夜中的杀手,专攻要害,将一名名禁军挑下马。
陇右军虽久未战斗,但依旧强悍,士卒一交锋,就爆发全力。
禁军像是撞在一堵墙上,不得寸进。
李璬见前方火把燃天,只能带着数十名禁军,从其他方向突围。
但禁军的数量相比边军太少,不一会儿就有大部分被拖住。
以至于李璬不论跑到哪里,都会被拦截。
“颖王在那里!”
铠甲鲜艳的颖王还未绕道跑多远,就被拦截认出。
边军士卒打鸡血一样,冲向颖王。
“大王,你先走,末将拦住他们。”
吕重贲挺身而出,让李璬继续逃离。
“周围都是火焰,没地方可逃了。”
李璬面向周围,自知无路可逃。
心灰意冷的李璬打算投降,希望能保住一命。
“李贼,李瑄,原来你姓李啊!你对得起太宗皇帝吗?”
李璬又望向夜间的黄河,心神如滚滚黄河。
一条黄河,承载了太多。
这头是李贼,那头是安贼。
这边的叛军越过黄河,那边的潼关即便守住,又有什么用呢?
“唉!”
吕重贲也深深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的兵器。
苟活着也好!
李瑄控制陇右,实力悬殊的战斗。
李璬的亲卫收到命令缴械投降,一群陇右士卒一拥而上,兴致冲冲地将李璬和吕重贲擒住。
不久后,段秀实传令颖王已被生擒,让负隅顽抗的禁军投降。
禁军早无战心,得知这道消息后,纷纷放下兵器。
翌日,李瑄率领天策军中的五千轻骑来到金城渡口。
人和马一起,迅速渡黄河。
这五千天策卫轻骑,正是李瑄突袭长安的班底。
人人皆一人三马。
其中还有一千名一人四马者,他们是铁骑,将铁甲放到备用马上追随。
士卒们携带酒水和牛肉干,每日行进八个时辰以上。
在这五千轻骑后方,还有十万骑兵紧随其后,只是没有那么多备用马,他们不可能跟上轻骑的步伐。
然后就是河西、陇右的一些步兵骑兵。
计划分三个梯队,向关中挺近。
“成公,南八,我觉得吐蕃会趁大唐没乱,出兵进攻柏海,甚至有攻击青海、九曲,进入河陇的动机。为了河陇百姓的安全,必须留一部分河陇军防备吐蕃,我将这里的战场交给你。”
李瑄出兵的前一天,向段秀实和南霁云嘱托道。
两人一文一武,又常在对抗吐蕃的前线,李瑄放心将重大事情交给他们。
同样是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执政。
在另一个时空大唐无比惨烈,百万汉人沦为吐蕃人的奴隶;数万士卒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疆土,一朝失去;河陇十几郡成就吐蕃帝国的养料。
哪怕吐蕃的实力大受打击,李瑄也不能掉以轻心。
吐蕃有复仇之心,为李瑄使绊子,希望李瑄死无葬身之地。
“李帅,吐蕃一定还未来得及调兵遣将。我和南八会立刻回柏海,率领苏毗、通颊、吐谷浑、白兰羌、党项、奴刺等部设伏。”
段秀实见证这九年间吐蕃的发展,他们全民皆兵,实力逐渐恢复。
玛祥·仲巴杰执政能力优异,绝不是起初人们认为的“幸运者”。
吐蕃想打败大唐,获得开元年间的疆土,只有趁着大唐内乱北上。
李瑄这一次给段秀实和南霁云一共四万陇右锐卒,又有六万左右的仆从军。
白兰羌、苏毗、吐谷浑,现与大唐步伐高度一致。
通颊、党项、奴刺、西羌、吐蕃诸部附属,他们的贵族在李瑄时代就被血洗一遍。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年胡人百姓比以前活得更滋润。
“南八,不要因为没有随我去中原平定叛乱而遗憾,这是英、卫之功绩。”
李瑄拍了拍南霁云的肩膀:“我们用数年时间,才将版图扩张至柏海,一寸山河一寸血,绝对不能再还回去。”
他已任南霁云为陇右节度副大使,段秀实为陇右兵马使。
“末将祝愿李帅旗开得胜。”
南霁云拱手,他顿觉压力重大。
“成公,我暂时无法接见刘宴、杨绾、高适,你帮我向他们传话。如果愿意与我一同开天辟地,暂时管理青海郡、积石郡、柏海郡,为在抵抗吐蕃的前线士卒提供后勤。以前我与他们志同道合,现在也是,如果他们认为我是反贼,尽可以辞职,我不为难他们。新任的三郡太守我已准备好。”
李瑄没有时间去见刘宴、杨绾和高适,只是让段秀实帮忙传话。
刘宴和杨绾,都是李瑄培养的宰相之才。
多年历练,早已成器。
他们头顶着李瑄的印记,得不到杨国忠的重用,只能在边疆继续任太守。
“末将相信他们能理解李帅的苦衷!”
段秀实点头说道,并不忘提醒:“曾经李帅在白亭海重击回纥可汗,他不论是英雄还是小人,都不会忘记那次仇恨。回纥也是悬挂在河西走廊上的利剑。”
“嗯!关于回纥,我已有所准备。”
河西军比历史上的河西军数量稍少。
李瑄能从陇右军中,召四万步骑到长安。
但只在河中军中召三万。
河西另外三万五千,留于河西走廊防守。
并与两万仆从军一起抵御随时会南下的回纥。
李瑄已命李朱师为河西节度副大使,李广琛为河西兵马使,郭英乂为赤水军使。
精锐的赤水军,将作为防备回纥的重要力量。
对于回纥,李瑄也留有后手。
葛逻禄汗国的建立,就是为提防回纥南下河西走廊。
磨延啜对李瑄咬牙切齿,他已经收复小海(今贝加尔湖),准备向西扩张的时候,葛逻禄汗国却将回纥之路堵住。
正常情况下,默延啜定不敢多看李瑄一眼。
但大唐陷入内乱,默延啜没想法是不可能的。
随后,李瑄留下僚属,由刘眺主持,对陇右的营田、牧区、马监、耕地等进行统计。
等李瑄到达长安后,确定稳住局势。会考虑让刘宴、杨绾分别主政河西和陇右。
三月二十六日,李瑄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和封常清、车神塞、刘单等数十名僚属、将领,向长安奔袭。
前日逮捕囚禁颖王,昨天刚渡过黄河,今日便出发,他没有浪费一刻时间。
李瑄清楚,这种事情只有他能去做。
或许李隆基会因为李瑄,提前逃出长安。
事态脱离掌控,使李瑄只能靠运气。
沿途的驿站,道路,都已被轻骑控制。
朝廷知道陇右可能有变故,但不知具体。
他们在等待更清晰的消息。
而一支从西域大军中挑选的精兵,正马不停蹄地向长安靠近……
等李瑄奔袭至陇西郡上邽县(今清水县),消息才泄露。
地方郡守派遣驿卒向长安禀告。
他们虽然比数千轻骑一起行进快一点,但并没有快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