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三百一十二章 葛逻禄叶护,天山狩猎

 “回李帅,陌刀军中的李嗣业勇猛绝伦,在灭小勃律之战的时候,立下重要功勋。”

 程千里向李瑄回答道:“另外,军中还有衙将白孝德,乃龟兹王室,善使双枪;郎将卫伯玉膂力过人,武艺高强;猛将田珍也是使用陌刀的好手。”

 眼前的李瑄,以勇猛著称于世,号称万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斩将搴旗,如探囊取物一般。

 “猛将发于卒伍,带我认识认识,不久后国家就会用到他们。”

 李瑄向程千里说道。可能还有一些名将,声名不显。

 既然历史上他们能出名,那这个时代他们迟早会崭露头角。

 “遵命!”

 程千里带着李瑄,最先认识李嗣业。

 李嗣业不单是陌刀军的统领,还是龟兹镇守副使。

 “末将李嗣业拜见李帅!”

 李嗣业见到李瑄后拜道。

 “能使用陌刀的将领,很不一般。早就听说过将军的名声,灭小勃律之战,将军功不可没!”

 李瑄向李嗣业说道。

 但近前的时候,看着比他还高大半头的李嗣业,李瑄感觉到奇异。

 这样的身高和臂展,仿佛为陌刀而生。

 在后世,提到陌刀,李嗣业和李嗣业统帅的陌刀军,是绕不开的名字。

 “李帅谬赞,末将为弱之功,怎能入李帅的法眼。末将持陌刀,能做摧锋陷阵之事,愿意为李帅效犬马之劳。”

 李嗣业是猛将,他对“天将军”李瑄感到惊叹。

 李瑄的雄壮,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穿着官袍,未穿盔甲,感觉是文臣一样。

 但李瑄的名气太大,又当过实际上的首席宰相,李嗣业不敢提出质疑。

 他向李瑄一拜,是想表达自己对李瑄的依附,希望将来能给立功的机会。

 “强敌大食在侧调兵遣将,只要能奋死奋战,将军一定能轻取侯爵。”

 李瑄接受李嗣业的效忠,即便李嗣业不说,以后也会重用。

 他也想看看李嗣业统领的陌刀,和陇右陌刀有何不同。

 “在战场上,末将一定用命。”

 李嗣业再次表示。

 骁勇矫健,每战必先,他渴望通过勇猛,取得高的地位,衣锦还乡。

 “闻李将领是京兆高陵人,我也算生长于京兆。以后我们也能一起归乡。”

 李瑄一口说出李嗣业的出生地。

 历史上的李嗣业真正扬名,是怛罗斯之战携带陌刀军掩护大唐溃兵撤退。

 他面对千军万马,组成一条散兵线,将追击的大食联军杀得胆寒,使高仙芝能带着残兵败将脱离。

 那一战后,李隆基得以知晓李嗣业,召到长安封赏。

 此时李嗣业名气未传到长安,李瑄竟然知道他一个副将的家乡,可想而知李嗣业的感动了,他本来觉得效忠李瑄,是博取前程。

 现在看李瑄的眼神,就像看知己一样。

 他渴望战斗,用他的熊虎之力,向李瑄证明。

 紧接着,李瑄与田珍、卫伯玉、白孝德等衙将、郎将相识。

 其他的衙将、郎将,李瑄也一一认识,对他们进行勉励。

 将领认识完后,李瑄观看龟兹军的操练。

 陌刀、重步兵、步兵、轻骑、精骑,龟兹军给李瑄一种彪悍的感觉。

 在战阵方面不是很严谨,但冲突起来,势不可挡。

 这应该受地区的风俗影响。

 安西的许多敌人都是小国,打败这些小国后,就是一阵劫掠,难免养成这种彪悍之气。

 将来入中原,非常不好。很可能抢大唐百姓。

 这不是危言耸听。

 

 诗史杜甫记录许多关于安史之乱的真实事件。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这种悲剧若出现,李瑄见一个宰一个。

 李瑄需要时间,去慢慢治理军纪。

 等他的经略军和长城军来临后,就开始约束军纪。

 李瑄能使河陇将士信服,不单单是军纪,还有厚重的赏赐。

 他知道软硬皆施,各种各样的赏赐,开诚布公,才能让将士信服。

 赏赐操练最好的队伍,是李瑄的第一步。

 此次操练就开始执行,让龟兹军中欢呼。

 等李瑄真正率领安西军获得一次大胜,并向朝廷要来丰厚赏赐,就能使安西军信服效忠他。

 第三天,封常清将文书拟订好,李瑄召集幕僚和颜真卿、岑参等人,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放弃葱岭西属国的想法很大胆,如果没有战果,圣人一定会开罪李瑄。

 他们以为李瑄是一个有强烈进攻性的将领,没想到李瑄和高仙芝处事完全不同。

 李瑄是以守代攻,貌似没有“虽远必诛”的念想。

 李瑄是安西新帅,但名望巨大。

 王正见已经老了,不想掺和李瑄的战术。

 他为人中庸,哪怕高仙芝将留后交给封常清,也不眼红嫉恨。

 其他人自然不会反对。

 放弃葱岭以西的国家,只损失大唐的威望,不丢失任何成本。

 实在不行,再想办法主动出击。

 李瑄在一份份诏书盖上安西都护府的印章后,发向葱岭西的各国。

 连拔汗那国都蒙在鼓里。

 这似乎是表明大唐要放弃葱岭以西,将那些地盘交给新建立的黑衣大食政权。

 给人一种大唐畏惧黑衣大食的感觉。

 李瑄猜测边令诚会密奏李隆基。

 于是在第二日就向李隆基七百里加急上书。

 同时,又给高力士一封信件,告知事情的原委,他李七郎忠心耿耿,不容任何人污蔑。

 李瑄在龟兹城,又向北庭西北部的葛逻禄传书,召葛逻禄的叶护到北庭都护府。

 葛逻禄三部与大唐联合,灭掉突厥汗国。

 但后来葛逻禄出现分歧,在乌德鞬山一带的葛逻禄投靠回纥。

 另一部分葛逻禄迁徙到北庭西北,自立为叶护,投靠大唐。

 现这一部葛逻禄轻骑超过两万余,是草原上仅次于回纥的势力,与低调的坚昆不相上下。

 大唐对葛逻禄的钳制非常大,再加上回纥这个天然敌人,葛逻禄只有投靠大唐。

 否则大唐轻轻松松能收拾葛逻禄。

 李瑄在西域基本上没有一刻闲着。

 他到西域半个月后,率领颜杲卿和刘单出发前往安西。

 这期间除了军政外,李瑄还派人去寻找制作玻璃的石英砂。

 另外,向安西诸国发书,收集更多的动物油脂,并建立仓库,储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