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年间落叶凋谢

第一百零九章 李适之罢相(第2页)

 同时,去长安的时候腰板也会硬起来。

 皇甫惟明立刻将战报和战果抄下来,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同时,奏免积石军使和积石军副使。

 河源军副使李广琛文武双全,奏为积石军使。

 副使的话,皇甫惟明考虑到李瑄的身份,准备让李瑄提拔积石军副使。

 另外,他让人从府库中取绢五千匹,赏赐立功的将士。

 ……

 李瑄遵守承诺,将许括私藏的金、玉、珠宝,都奖赏给立功的将士。

 并当众表彰,提拔两名衙将。

 同时,李瑄会奏南霁云、张兴,让他们领禁军的兵曹,来标榜他们的身份。

 李瑄又让南霁云率骑和车马到化成县许括庄园,将其查抄。

 果然在里面发现大量的绢钱,还有一些其他财物。

 这些绢、钱,和皇甫惟明赏赐的绢一起到达积石城。

 皇甫惟明的奖励,李瑄让随军司马,当众唱功,赏赐!

 立下功劳的士兵下次更坚定建功,未得功劳者内心充满斗志。

 那些从许括庄园搜索出的绢钱,按照留下的功勋记录,尽分给积石军士兵。

 哪怕是已经阵亡的士兵,李瑄都严格要发放其家人。

 士兵们对李瑄心服口服。

 七天后,李广琛来到积石军城。

 “拜见将军!”

 李广琛第一时间来拜见正割麦子的李瑄。

 他现在还不是军使,朝廷的诏书还未下达。

 这种情况,只要李广琛资历够,有战功记录,是不会拒绝的。

 积石军无将,李广琛必须来坐镇,否则李瑄无法回湟水城
 



 “积石军是边塞重镇,随时出入九曲之地,是地位仅次于石堡城的门户。士气很重要,许括的前车之鉴,可别去尝试。”

 李瑄放下镰刀,向李广琛缓缓说道。

 李广琛,先天元年出生,开元二十三年智谋将帅科登第,是一个很有谋略的将领。

 “末将谨记!”

 李广琛一向看不起许括这样的将领,并引以为戒。

 “吐蕃在我积石城大败,可能会不甘心复仇而来,边境之防,责任众大。若敌少,可出击。若敌多,则拒守求援。如果吐蕃有引诱之嫌,要慎而又慎。我会留下一千匹战马,批积石军建立一千骑兵,以作机动!”

 李瑄在临走前,向李广琛郑重提醒。

 “多谢将军,末将必恪尽职守,为国守边。”

 李广琛很激动,一支军队若是无骑兵,会相当被动。

 身为陇右群牧使的李瑄批准他组建一千骑,有很大的游弈空间。

 他内心赞叹李瑄不愧名动天下的名将,深谋远虑。

 许多人得知李瑄年龄后,会本能地轻视。但真正谈论的时候,就会觉得李瑄谈吐心思缜密,不要说武夫,就是文官也远远不及。

 大军携带战马,渡黄河。

 为积石军留下五十只牦牛,其他的牦牛带回湟水城。

 积石军士兵在黄河边相送,期盼李瑄能再临积石军,带领他们立下战功。

 ……

 数日后,李瑄回到湟水城。

 “我看过战报,七郎之勇,遍读书史,无迹可寻!”

 皇甫惟明亲自到府衙门口,将李瑄迎入。

 “我朝亦有勇武非凡者,我没什么可以称道的。”

 李瑄落座后,回复一句。

 当伏击成功,强弩手起身大呼的那一刻,吐蕃骑兵注定败北。

 和贺兰山西部的高坡之战,完全不是一个烈度。那一战,李瑄筋疲力尽,已经坚持不了多久。

 “我已上奏圣人,等长安的诏书到来,我要恭喜一位大将军!”

 皇甫惟明意有所指地说道。

 大将军,为正三品。

 李瑄现在是从三品。

 这半级距离,身份就如四品到三品的差距。

 因为唐代的职事官,哪怕是宰相,也只是正三品。

 唐代二品、一品的职事官,都是养老的,朝堂都不用去。

 “不敢当,皇甫帅是节度使。陇右立功,皆在于您!”

 李瑄向皇甫惟明说话的时候,心中却想起李适之的话。

 当李瑄有上将之势,自己就罢相。

 从灭突厥高坡之战,擒拿双可汗,到擒海贼吴令光,再到今日的积石军麦田之战。

 虽然经历的战斗不多,但俱为大战,皆大获全胜。

 他门荫入仕,以禆将出身。

 如果李瑄年纪够,毫无疑问可以出任节度使。

 李瑄的年纪会让李林甫等朝臣阻止他成为上将。

 因为他们只需要一个借口,未及冠,年龄不够。

 但李瑄为李隆基画了很多大饼。让李隆基有很强烈的重用之心,多次以霍去病为例子,来提醒朝臣。

 李瑄虽远在陇右,却大概知道李适之会如何选择。

 “本帅不是糊涂人。七郎天纵奇才,盖古之卫青、霍去病是也。圣人提拔你为副使,兼如此重要的使职,就是等你立功,来接替我的位置。”

 皇甫惟明直言不讳地说道。

 很多人提起李瑄,就将李瑄定义为猛将,在战场上刀剑纵横。

 皇甫惟明知道绝对不是这样。

 因为圣人在李瑄就任的时候,就向他发过
 

诏书,表明李瑄有开拓之策,要听取李瑄的意见。

 李瑄已在兴庆宫向李隆基陈述与吐蕃的军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