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大宁伯与开原伯

去掉李成梁的宁远伯后,上一个被封爵位的还要追溯到嘉靖二十九年封道士陶仲文的“恭诚伯”,食禄一千两百旦,在之前则是因平定“宁王之乱”有功的王阳明“新建伯”了,不过王阳明的这个“新建伯”最初不仅没有世券也没有岁禄。

 所以,当朱由校这个皇帝提出要给曹文诏与戚金两人封爵时,遭到了大多数文官们的集体反对,逼得朱由校无法,只能将李成梁这个反面案例拿来堵他们口舌。

 李成梁这个只是平定辽东边患与养虎遗患的弄臣都能获封世袭的伯爵,为何曹文诏与戚金这两个分别在辽东与大宁复土千里的主将却得不到封赏?

 面对皇帝的质问,文官们尤其是吏部的验封清吏司官员们,最终让了一步,只能以大明近百年来没有同时封赏两人的先例,只同意了封赏一人。

 对于以吏部为首的官员强词夺理的反对,朱由校自然不会轻易选择退步,经过多轮沟通后,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可以同时封两个爵位,但不能发放世券,而且只能是伯爵,一个一等伯爵,一个二等伯爵。

 不给发放世券,意味着只能本人享受爵位,无法世袭给后代,而岁禄分别是一千两百旦与一千一百旦。

 朱由校经过一番考量后,最终选择了年纪已达六十七岁的戚金为一等大宁伯,而年龄才刚过三十的曹文诏为二等开原伯。

 而在戚金接到获封大宁伯不久后的十月,朱由校将其调回了京城,接替孙祖寿负责京城的治安,而孙祖寿则是接替戚金的大宁行都司兼蓟州总兵职位。

 两人交接的时候,只带了少数自己的亲兵,而原先两人一直直领的禁军第一营与锦州第一营也就是戚家军,则分别交给了对方直领。

 不过戚金与原先孙祖寿不同的是,戚金回京后担任的是京营右提督的职位,也就是直领京营第六到第十营五营兵马,而直属于都督府的第一协副总兵职位暂时空缺,也就是说由都督府直领禁军第一营与第十营,而且第一营参将暂时也是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