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对大明未来的畅想(第3页)

 以南京、扬州、苏州、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与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四川盆地都市圈。

 至于为何没有上海这个后世超一线大都市,不好意思,朱由校并没有搞直辖市与优先只发展某一两个大都市的想法,因为前世的朱由校非常痛恨不得不去沿海流浪还被处处排挤的感觉。

 他规划的都市圈,基本涵盖了大明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实际上就是沿着京城-郑州-武昌-广州这一条地理、人口与经济的中轴线分布。

 按道理,朱由校是要重点发展一下关中地区,但奈何此时的大明正是小寒潮的高峰期,在关中搞都市圈,只会进一步加剧这里的人地矛盾。

 除此之外,朱由校记得这里并没有什么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西北历经几千年的过度开发,植被破坏十分严重,水土流失的严重性自然是非常的严峻。

 但朱由校也不会忽视关中地区的重要性,未来他可是要想办法收回青藏高原与西域的,自然离不开关中这个大后盾,以及西北民风彪悍的人口。

 至于未来的教育与科技中心,朱由校除了不喜欢将很多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京城外,也不喜欢集中于省会这个区域行政中心,而是喜欢类似于英美那种比较纯粹的办学风格,不必将优质教育资源强堆在首都与大都市。

 当然,朱由校不想将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京城或布政司首府,并不意味着将它们随意布局在非常偏僻的地方,毕竟大学与科研中心最终是要演化成经济效益的,也还需要靠近都市圈。

 也就是说,未来的优质大学与科研机构,会集中在京城、天津、郑州、洛阳、襄阳、武昌、长沙、成都、九江、凤阳、南京、苏州、杭州这些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

 至于具体会是哪里,现在时间尚早,而且在儒教与官学占据绝对教育统治地位的现在,想太多也没什么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