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起义失败(第2页)

 在山东本地官兵与徐鸿儒义军形成对峙的局面时,都督府调屯驻在淮安府的禁军十一营北上,从南面进攻徐鸿儒的起义军。

 同时,再调刚整顿完毕的天津府军沿运河直达东平州,支援北面的山东官兵。

 随着两营全部新式火器装配的精锐军队加入平叛,双方的实力对比迅速发生了变化。

 六月十一日,当第十一营到达徐州府后,一天剿灭沛县的叛军,再过一天剿灭鱼台与金乡的义军,再两天后,顺利解济宁之围。

 至于济宁西边的嘉祥、巨野、郓城等处的义军,他们还未来得及转移时,就在官兵南北夹击之下,被围困在了巨野与嘉祥两城。

 至于运河东岸的叛军,北线有全副火器的天津府军,战线也在他们到达后两天内从东平州推进到了汶上。

 而东边的沈有容军,也顺利推进到了滕县。

 面对着官兵的四路大军围攻,徐鸿儒只得调回滕县、汶上、宁阳、泗水的义军与粮草,选择坚守滋阳、曲阜与邹县三城。

 至于巨野与嘉祥的义军,就算他想调,也已经调不回来了。

 六月十八日,官兵连克巨野与嘉祥,第十一营留下山东都司的军队看守俘虏,之后他们调转方向,跨过运河参与围攻滋阳、邹县、曲阜三城。

 六月二十三日,第十一营与沈有容军克邹县,二十四日,北线的天津府军与王威联军克曲阜。

 当徐从治、杨嗣昌等人看到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曲阜城,以及里面的衍圣公府、孔庙与孔林时,他们顿时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了下来。

 面对着满目疮痍的场景,两人久久无法发出一言,不知道将要如何面对满朝的弹劾与整个士林的唾弃。

 徐鸿儒在滋阳城继续坚守了十六日后,于七月十一日城破时不得不选择突围。

 但面对朝廷的几万官兵包围,他又能逃到哪去呢,在向北突围不足一里处,就被驻守在此处的天津府军俘虏。

 之后随着天津府军一同回到了天津,之后在锦衣卫的押送下送到了京城,等待徐鸿儒等人的,将是与王好贤以及于弘志等人一样的命运,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