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最后的轻语
浓重的血腥味,充斥在公堂内。
凶犯符子胥一开始还疯狂挣扎,想抓住那个少年。
很快,他就动不了了,嘴里重复呢喃着‘不可能,我要去三圣庙’双手在地面上胡乱抓挠,像是在想象中将那少年狠狠掐死。
不到半盏茶功夫,符子胥就陷入了浑浑噩噩的半昏迷状态。
满堂寂静,所有人心意相通地达成了默契。
没人说半句话,都冷眼看着那个残杀了十八名幼童、一手炮制了南郊十尸案,还妄图想要加害国公府九公子的狂徒,血尽而死。
这是他应得的。
赶到府衙后,齐逸第一时间朝万山虎和元成递了个眼色,三人悄悄退到角落处。
大致了解抓捕过程,以及在符子胥居所内搜查到的一干物品后,齐逸立马做出判断,单凭这点证据根本不足以定案。
即便是法律不建全的封建时代,也得讲真凭实据。南城前令官郑迎松是收了好处,且遇到原主那种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天选替罪羊,才敢明目张胆地屈打成招。
且不说此案根本没人买通知府陈翰轩,就算这位大人真想包庇凶犯,也不可能当着两位银燕翎卫的面肆意妄为。
总之,想将此案钉死,要么铁证如山,要么人犯招供。
意外凶杀案的犯人,杀人时没做好心理准备,这种情况下将其带往凶案现场,必定会在其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重现犯案过程,有经验的刑警再加以引导,凶手很容易恐慌,甚至直接心理防线崩溃。
而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很多都喜欢在作案后重返现场,回忆杀人经过是这类心理扭曲的变态们,最享受也最喜欢的。
无论是不在计划的冲动杀人,还是蓄意已久的谋杀,犯罪现场对于杀人者来说,都有着独特意义。只要善加利用,定能令凶手暴露犯罪细节与动机。
综上所述,想要无证定罪的最好办法,就是带这邪书生去三圣庙。
但这恰恰是齐逸不愿看到的,因为,三圣庙大殿那个诡异法阵内的香火愿力,已经全部没入他体内。
齐逸不知道那代表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哪天突然原地爆炸,只有一点可以确定,法阵乃邪书生凝练而成。
对方见到他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关注,这说明对方根本没察觉到他有什么异常。
但是,回到三圣庙的话,邪书生必定会察觉到汇聚在法阵里的香火愿力,全部消失了。
那么,独自留在三圣庙的自己,无疑会成为‘窃取’香火愿力的头号嫌疑人。
至于会有什么后果,齐逸不知道,但他不能冒这个险。
想要一劳永逸,杜绝隐秘被外人发现,最优选当然是灭口。
就目前已知情况,符子胥手上的人命多达三十条。于公于私,此人都必须死。
心念电闪,齐逸脑力拉满,当即打好腹稿,快速与万山虎与元成交待了‘佯装阻拦实则乱机割开绳索递刀’的计划。
当然,其中也有赌的成份。
齐逸并未与两位银燕沟通过,若二人袖手旁观,他也不慌。满公堂都是衙役,他四肢健全,往人群里一钻,衙役们并肩子上,一顿乱棍也能打掉邪书生半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