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学海无涯(第3页)
唐王的确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他的孩子自然也不笨,虽然他自己认为那些公子笨的要死,愚蠢而又自作聪明,可要是单拿出来还不差。
崔祁若不是有着百年阅历和看过现代对王权的探究,他是绝计参与不到这场乱局的。
当然,他也不想过度掺和,变法大臣的下场他也知道,他可没有为了唐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对于修行,姬琮有着很高的天赋。
他是螣蛇的后代,虽然身上没有剧毒,可还是有灵气的,而且资质不差。
可以说他是运气极好的那个,既得了好处,又不会发疯。
可惜乐陵灵气稀薄,想结灵核得去云梦,而他不太愿意去。
于是崔祁做了一个计划表,教霁儿学剑,姬琮则练习心法。
他用桃木削了一口木剑给霁儿,从最基本的马步教起,现在刚刚起步。
姬琮没有霁儿那样的热情,修炼的很慢。本来他就懒散,现在没了压力更是天天摸鱼,和崔祁研究现代事物,目前已经学会不少中二用语了。
“霁儿,挥剑去,五百次,不完成不能吃晚饭。”
霁儿总是捣乱,影响崔祁融合拼音的大事,他干脆让徒弟去练剑,这一招也是老道士教的,熟能生巧。
姬琮则有些担忧:“阿祁,霁儿还太小,这样会不会伤了手臂?”
崔祁嗤笑:“伤不了他,天天肉蛋和酥酪,他结实着呢。阿霖有没有听过一句话,穷文富武。”
姬琮摇摇头:“没有,读书也需要不少钱财,为何要说穷文?”
“很简单,读书对天赋和钱财的要求比起学武要低很多。想要识字一个小吏就能教,再深一点找个先生,想找名师就去学宫,一年最多不超过两百虞刀。”
“可学武就不同了,首先要想身体强壮需要源源不断的肉食,还要请个师父,还要有兵器场地,都是黄澄澄的铜和金子。”
这也是实话,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学习方法了,其他更需要时间金钱和精力。
原本各国都是有学宫的,唐国后来觉得浪费,长年累月的战争掏空了国库,没有余财养不干活的士人,就取替了,干脆采取邀请某个大家的形式,不用一直花钱。
虞国的学宫几乎都是商人,贵族有家学,不愿意跟着他们自降身份。
齐国则拥有全天下最大的学宫,诸子百家都喜欢去那里论道。
齐国临海,商业发达,自然富裕非常,养得起上万士人。
可惜他们一个个壮志未酬,在看重血统的年代,没有贵族会主动放弃世袭的权利,把官位让给他们。
所以士人们喜欢唐国,他们只要展现出才华,唐王就能用,唐国的好名声也离不开他们的宣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