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遍身罗绮,非养蚕人!

 “张居正。”

 朱厚熜突然点张居正的名。

 张居正立刻应答:“臣在。”

 “增加闽浙军饷,来打通海面货商,再在内地改稻为桑,严阁老说的,都是你的意思吗?”朱厚熜问道。

 张居正肃颜答道:“回皇上,增加军饷,重开海路是臣的意思,改稻为桑,不是臣的意思。”

 此刻。

 他才明白为什么御前陈奏,严嵩会以他的名字做开端。

 这不是为他造势,更不是为他扬名,而是为他准备了一口大黑锅。

 严嵩口中所谓的增饷抗倭,为国增利,不过是为改稻为桑的铺垫。

 这改稻为桑,不妨说明白点的,就是借机兼并浙农土地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真要改浙江一半粮田为桑田,这些田地,恐怕都要落到东南大族的口袋里。

 江浙之地,本就“七山二水一分田”,由于东南大族在江浙数百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真正属于浙农的田地,估计只有一半。

 如果按照严嵩所说改稻为桑,他敢保证,全浙江的百姓,将再无寸土可耕。

 而百姓无田,将会发生什么?

 一旦东南乱了,朝廷拿谁的脑袋去平息民怒?

 是严嵩的脑袋?还是徐阶的脑袋?

 都不是!

 只会是他张居正的脑袋。

 因为抗倭、开海是他提议的,改稻为桑不过是衍生的产物,而产物滋生的动乱,自然要由他负责。

 张居正对于严嵩没有丝毫好感,更没有丝毫误解,这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相,可以为了私利不顾一切。

 但对于徐阶,张居正是彻底失望了,在私利面前,徐阶轻松就牺牲了他这个得意门生。

 明知改稻为桑是个火坑,在御前一言不发,静看着他跳入火坑,甚至,是推他进火坑的其中一人。

 师徒如父子,张老太爷不在京城,张居正始终是拿徐阶当父亲一样孝顺。

 但正应《三纲五常》中言: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否认改稻为桑,让徐阶脸色略显不自然,但更多的是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