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徐阶认父,门户合一!(第2页)

 面前这个人是严嵩,是执掌大明朝中枢二十年的权相,是从不会无的放矢,无端感慨的人。

 在此朝局暗流涌动之际,这些话,显然处处都在点他徐阶。

 严党、清流彼此攻伐多年,首次罢战言和,严嵩又向他指出未来要走的路,就连对亲儿子严世蕃都没有这般掏心掏肺。

 徐阶当知恩情。

 被人当成了儿子,还要知道恩情,徐阶默如孩童,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在心底,徐阶疯狂安慰自己,严嵩八十一了,他才五十八,岁数上本就是两代人,被当儿子不算吃亏。

 瞧见徐阶恭顺的模样,严嵩也知道见好就收,望向门外,心情大好道:“是赵掌柜吗?进来吧。”

 “是。”那赵掌柜顿时喜上眉梢,爬了起来,走进了书房。

 “二十年了,难为你每年几次给我送酱菜。记得你多次说过,想请我为你的店题块匾,今天我就给你写。”严嵩似是唠叨道。

 闻言。

 徐阶眉头一跳。

 这又是敲打,严嵩在暗示,只要实心跟着他,时间久了,少不完的好处。

 那赵掌柜立刻伏下头去,连声叩首,谢答道:“小民谢官家赐匾。”

 严府里各种尺寸的上等宣纸都是常备,严嵩的专用书童通政司通政使罗龙文不在,徐阶就代劳了。

 书童规格再次提高,从九卿提升到了内阁次辅大臣。

 徐阶遵照指引,从墙边的橱格里抽出了一张裁剪成条幅的宣纸摆到了御案上,金玉镶嵌的砚盒里的墨也是用上等丝棉浸泡着,这时搁到炭火上略微一烤,就熔化了。

 徐阶再将斗笔在温水中烫开,这才搀扶着严嵩走到了书案边,递上斗笔。

 握住了笔,严嵩气势猛然一变,如同握住了天下,凝聚了全身的心力,在砚盒里蘸饱了墨,落下了“六”字。

 耄耋的严嵩,字竟格外饱满有力。

 又蘸饱了墨,“心”字便成了,“居”字紧跟其后。

 三个字,笔饱且墨亮,是难得的好字。

 “少湖,这幅字,是我这二十年来,写得最好的一幅,就落你的章吧。”严嵩望着条幅,满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