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考成之法,头颅滚滚!

 清明上河图。

 严世蕃、罗龙文顿时心头一热。

 凡喜于风雅的文人,就没有不喜欢收藏字画、古籍的。

 而在几千年来无数名家国手传世字画中,字,当首推东晋王右军的《兰亭集序》,画,当首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一字一画,在文士看来,都堪称无价之宝。

 在严嵩数以千计的字画收藏中,此幅画仍是镇宅之宝。

 严世蕃眼中精光闪烁,他是知道的,为了得到《清明上河图》,老父亲是花了大力气的。

 曾先后构杀两个朝廷命官。

 最初,《清明上河图》的收藏者是户部员外郎王振斋。

 严嵩得知消息,派都察院右都御史王忬到王振斋家强购。

 王振斋知道得罪不起权倾朝野的严嵩,又舍不得心爱的藏物,于是重金伪造了赝品送给严嵩。

 严嵩当时信以为真,“珍为异宝,用以为诸画压卷,置酒会诸人赏玩之”,四处炫耀,府上的裱糊匠汤臣装帧的时候,认出是赝品。

 严嵩勃然大怒,以“非议朝廷”的罪,派人抓捕王振斋,王振斋只好招供,说真迹在舅舅——著名画家陆治手中。

 严嵩威逼利诱,陆治只好忍痛割爱,王振斋受刑过重,在狱中被折磨致死。

 严嵩为了不走漏风声,给熟知内幕的王忬安了个“治军失机”的罪名,杀掉灭口。

 如此,《清明上河图》方入了严家。

 现在。

 为了填工部亏空和私利,严嵩竟舍得将《清明上河图》主动拿出来换银子,拳拳爱子之心,可见一斑。

 但严世蕃却想着有没有办法将《清明上河图》留下来,先从旁处拆借,可千想万想,那两千多万两纹银的账实在太大了,哪怕父子二人将过去二十年的贪赃全算上,都不足以平账。

 此画虽好,却不是久藏之物,严世蕃幽幽一叹,将锦匣接过,恭声道:“儿子这就去倒换银子。”

 像这等珍宝,从不缺买家,尤其是在这天下首善之地,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至于封锁严府的锦衣卫,依老父亲所说,是为了银子而来,不会影响严家筹集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