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雄心猫猫缺大德

第202章(第3页)

 同行的甚至还有北面的军事顾问和一个营的武装部队,到达安全的地方后,紧接着大伙便收到了参与选拔进飞行班的任务。

 由于我14岁就入了团,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再加上还不错的身体素质,使得我从四百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航空学校学习的机会。

 入学之前,那两位接应我们的同志即将回边区。二人嘱咐我们好好学习,学成以后需要暂时留在这里待命。

 1938年4月12日,航校正式开学。从此便开始了紧张、艰苦、坎坷的学习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就遇到了困难,同志们都没有学过数学。

 鉴于这种情况,航校校长亲自来给我们上课。他先是讲述了航空理论的重要性,随后便给我们这批学员做了一个摸底测验。

 弄清楚我们的水平后,校长特地为我们补了一段时间的数学,这让我很感动。

 往后的日子里,航空理论学习是同志们最大的
 

难关。

 总共有三十几门课,课程很复杂并且根本没有课本或讲义,每门课都得我们自己记笔记。

 最要命的是,航校大部分课都是毛子教官讲的。他们的中文又差又怪,听起来有种东三省的味道。

 翻译人员也不给力,很多术语都不知道怎么翻译,经常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为了不辜负组织上的信任,我们必须加班加点。每天除了吃饭和体能训练外,就泡在教室里,基本上凌晨才回宿舍睡觉。

 校方发现后派人阻止我们,后来就只能把笔记本带回宿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学。

 通过刻苦的学习,我们二十五人成功攻克了航空理论关。校方也改变了对我们的看法,对我们日后的飞行训练打下了基础。

 理论学习结束后,到了初教机的训练阶段。

 第三期的所有学员,分成了三个组,由一位飞行中队队长和两位飞行教官带飞。三位都是第一期的毕业生,技术好教学也耐心。

 经过两天的座舱实习,学员们便正式开始飞行训练。

 第一个飞行日主要是体验升空的感觉,教官会带着我们感受从起飞到着陆的全过程。

 翱翔天空的感觉极好,只可惜我吐了,被教官骂的一下午。

 从第二个飞行日开始,由我们操作练习起飞着陆,那是最幸福的经历。我仿佛看到了跟鬼子飞机大战的场面,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学校安排的飞行日比较连续,同志们每人飞了20个飞行日、60个起落。

 空中时间达到5小时后,大家已经相对熟练地掌握了起飞、降落的要领。

 接下来教官开始对我们进行单个突击训练,每日给飞得好的人多安排4—5个起落。

 当飞到80个起落、空中时间7小时的时候,教官批准我第一个单飞,我因此有幸成为航空队第三期第一个独自上天的人。

 正当我们的飞行技术逐步提高的时候,航校的飞机和飞行员被调集到了战场上。那段时间有些无聊,我很怀念天空。

 战事结束后,飞行员特别是教官们需要休假。不过我们主动申请参与维修,趁机学习了一些地勤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