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韩信:国师就是我的伯乐(第2页)

 那韩信虽然在几场小战中立了功,但完全展现不出其才能。 

 范季不想这样的人才埋没。 

 直接一封信,就把韩信从北边调到了西边。 

 十万大军从各地军营中被挑选出来。 

 其中以弓弩手和骑兵为主。 

 范季知道赢政的心思。 

 扩张、扩张、还是扩张。 

 远程交战,自然是骑兵最佳。 

 后世有“上帝之鞭”之称的成吉思汗,便是靠着势不可挡的蒙古铁骑打穿欧亚。 

 如今的秦国骑兵在质量和数量上丝毫不比蒙古铁骑差。 

 这亚历山大大帝是怎么来的,范季就准备怎么给他打回去! 

 十天之后。 

 轻装前行的范季率先抵达西陲边境。 

 与他同行的有两人。 

 绯烟,还有车夫大司命! 

 陇西位置荒凉。 

 再往前有羌,月氏以及乌孙几个部落。 

 这几个部落之前被秦国收拾过。 

 后来就老实了。 

 而且这里有一处天然要塞,叫做大散关。 

 虽然不及函谷关,但要抵御外敌不难。 

 亚历山大大帝对这处关隘发起了几次进攻,都未能攻破。 

 而因为有这处关隘的存在,秦国留守此处的守军并不多。 

 守城有余,反攻不足。 

 而且让守城将士们最为琢磨不定的便是,敌方每次进攻都只有三四万人。 

 他们担心对方的大部队在后方埋伏,因此不敢深追。 

 若是中了埋伏丢掉这大散关,被外敌深入秦国腹地,他们将是秦国的罪人! 

 范季到来之后,先是观察了一下战场上遗留下来的痕迹。 

 最后发现对方排兵布阵的方式与他想象中的相差甚远。 

 第一,对方也有骑兵,但是数量并不多。 

 根据马蹄的痕迹推算,数量也就在千余骑左右。 

 这么点数量,还比

不上秦国的一支骑兵先锋队。 

 第二,对方的阵型变动不大。 

 要知道,战场上的局面可谓是瞬息万变。 

 不同的兵种与兵种之间能够组成多种配合,更有上百种不同的进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