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无器便是天下太平(第2页)

 赢政豁然开朗,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双目炯炯有神地看着范季:“先生可是已有安民之法?” 

 难怪范季会叫韩非过来! 

 韩非负责的便是编撰法制,叫他过来,是为了让他去实施范季所说的安民之策。 

 在嬴政的追问和韩非眼神的催促下,范季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秋战国时期,原本还是延续西周的土地制度。 

 也就是井田制。 

 那时候有公田和私田之说,私田是自己开荒开出来的。 

 而开垦出来的私田不在征税范围之列。 

 所以奴隶主和贵族们就积极开垦私田。 

 出现“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的场景。 

 一个要交税,一个不用交税,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于是私田变得越来越多,公田慢慢的就没人种了。 

 各诸侯国为增加土地税收,不得不打破公田和私田的区别,进而一律征税。 

 最先是鲁国颁布“初税亩”法令,宣布对公私田一律按亩征税。 

 接着,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出“废井田,开阡陌。”允许人们开荒。 

 《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 

 开阡陌封疆明显比井田制更有优势,也更得民心。 

 商鞅变法后使得秦国国力产生质的变化,一跃成为七国之首。 

 这才有能力吞并六国。 

 “先生的意思是,于民耕种?” 

 赢政斟酌了一番之后,面露难色地说道。 

 让百姓都有地种,说起来是简单。 

 但根本问题在于,地不在百姓手里,也不在他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