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我乘剑而来,为何?杀鬼子!

天地之间,风云突变,一道璀璨剑光划破苍穹。众人抬眼望去,只见秦始皇嬴政高坐于传国玉玺之上,神色冷峻,威严无比。

 “鬼子来了!”嬴政的声音如惊雷般在天幕中炸响,诸天帝王皆是一震。

 刘邦微微皱眉,沉声道:“嬴政,何为鬼子?”

 嬴政目光如电,扫视众人,缓缓道:“那是来自海外蛮夷之地的侵略者,凶狠残暴,野心勃勃。他们的铁蹄踏入我华夏大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汉武帝刘彻怒目圆睁,喝道:“岂有此理!我华夏大地,岂容蛮夷放肆!”

 唐太宗李世民神色凝重,道:“嬴政所言,吾等不可不防。这些鬼子究竟有何手段?”

 嬴政道:“这些鬼子装备精良,有火枪火炮,战力不容小觑。且他们战术诡谲,善于偷袭。我大秦将士虽勇猛无畏,但在与鬼子的交锋中,也付出了惨重代价。”

 宋太祖赵匡胤眉头紧锁,道:“吾大宋虽重文轻武,但面对外敌入侵,亦不会退缩。只是这鬼子的火枪火炮,着实棘手。”

 明太祖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哼,吾大明铁骑,岂会惧这些蛮夷。传朕旨意,整顿兵马,随时准备迎敌。”

 清圣祖玄烨面色沉重,道:“朕之大清,也曾历经战火。如今鬼子来袭,当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爱新觉罗·溥仪站在一旁,面露忧色,道:“吾等当如何应对?”

 嬴政站起身来,霸气十足地说道:“吾等诸天帝王,当携手并肩,共同抗敌。整合各自兵力,制定战略战术,让这些鬼子有来无回!”

 刘邦点头道:“善!吾大汉将士,愿为先锋。”

 刘彻道:“吾大汉铁骑,可冲锋陷阵,破敌之防线。”

 李世民道:“吾大唐之兵,善用谋略,可出奇制胜。”

 赵匡胤道:“吾大宋之军,虽不善野战,但可凭借城池之坚固,进行防守反击。”

 朱元璋道:“吾大明之师,勇猛无畏,可与鬼子正面交锋。”

 玄烨道:“吾大清之兵,亦可参战,为保卫华夏而战。”

 众帝王商议已定,纷纷回到各自的时代,整顿兵马,准备迎敌。

 在大秦,嬴政召集将领,部署战略。他命王翦、蒙恬等大将率领秦军,修筑防线,准备迎击鬼子。同时,他下令加强兵器制造,研发对抗火枪火炮的武器。

 在大汉,刘邦和刘彻动员全国之力,集结大汉铁骑。他们派遣使者,与其他朝代的帝王互通消息,协调作战。

 在大唐,李世民召集文臣武将,商讨对策。他任命李靖、李积等名将,制定作战计划。同时,他下令加强情报收集,了解鬼子的动向。

 在大宋,赵匡胤命将领加强城池防御,准备充足的粮草和武器。他还组织百姓,进行军事训练,提高全民的战斗力。

 在大明,朱元璋亲自督战,整顿明军。他派遣徐达、常遇春等名将,率领明军奔赴前线。同时,他下令加强海防,防止鬼子从海上入侵。

 在大清,玄烨任命将领,组织清军。他下令加强边境防御,准备与其他朝代的军队协同作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鬼子的进攻越来越猛烈。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不断突破华夏大地的防线。诸天帝王心急如焚,他们深知,若不能及时阻止鬼子的进攻,华夏文明将面临灭顶之灾。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大秦的秦军与鬼子展开了殊死搏斗。王翦率领秦军,奋勇杀敌,展现出了大秦将士的勇猛无畏。然而,鬼子的火枪火炮威力巨大,秦军伤亡惨重。

 蒙恬见状,怒目圆睁,他率领一队骑兵,冲向鬼子的阵地。在冲锋的过程中,他身中数弹,但依然奋勇向前。最终,他带领骑兵突破了鬼子的防线,为秦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大汉,大汉铁骑与鬼子在草原上展开了激战。刘彻亲自指挥战斗,他率领铁骑,如旋风般冲向鬼子。大汉铁骑的冲击力强大,让鬼子措手不及。然而,鬼子很快调整战术,用火枪火炮进行反击。

 在战斗中,一名年轻的将领李广挺身而出。他率领一队骑兵,绕到鬼子的侧翼,进行突袭。李广箭术高超,他一箭一个,射杀了许多鬼子。最终,他带领骑兵成功地打乱了鬼子的阵型,为大汉铁骑赢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