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告缗令(第3页)

 --朱允炆(一脸愤慨,不甘示弱):“叔父此言差矣!你以清君侧之名,行篡位之实,置先皇遗诏于何地?又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朱家皇室?”

 --朱棣(冷笑一声,缓缓道来):“允炆,你自幼长于深宫,不知民间疾苦,更不解朝堂暗流涌动。建文帝年间,朝纲不振,宦官干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藩王拥兵自重。我若不挺身而出,大明恐将重蹈前朝覆辙。我起兵,实乃逼不得已,为的是保我大明万世基业。”

 --朱允炆(情绪激动,声音微颤):“叔父言之有理,但手段非正,结果岂能称道?你可知,因你之战,多少生灵涂炭,多少家庭破碎?叔父可曾夜不能寐,闻此哭声?”

 --朱棣(神色复杂,语气稍缓):“允炆,战争之残酷,我岂能不知?但历史的长河中,哪一次变革不是伴随着血与泪?我非圣人,亦非无情,但为大局计,不得不忍痛为之。况且,我即位后,励精图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大明方有今日之盛。”

 --朱允炆(眼眶微红,声音坚定):“叔父之功,自当铭记。然则,权力之争,不应以百姓为代价。若我当年能更加睿智,或许能避免这场浩劫。但时至今日,我仍坚信,以仁政治国,方为长久之计。”

 --此时,秦始皇、刘邦、武则天等历代帝王纷纷插话,各抒己见,讨论着权力、仁政与民生的关系。

 --秦始皇(若有所思):“权力,确是一把双刃剑。用之得当,可开疆拓土,造福万民;用之不当,则民不聊生,国破家亡。朕当年虽一统六国,却也因苛政而失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