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烛影斧声!(第2页)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宋的朝堂上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赵匡胤亲自督办,秘密组建了一支由心腹大臣和可靠将领组成的调查团队, 

 他们深入民间,搜集线索,探访当年见证“烛影斧声”事件的宫人、侍卫,甚至远赴边疆,寻找可能存在的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赵匡胤对赵光义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他不再像以往那样无条件信任, 

 而是开始有意无意地测试赵光义的忠诚与能力, 

 同时也在寻找可以替代赵光义的储君人选,以防万一。 

 一日,赵匡胤在御书房召见宰相赵普,二人密谈至深夜。 

 “普公,朕知你乃国之栋梁,对朕忠心耿耿。今日召你前来,实有一事相商。”赵匡胤语气凝重,目光深邃。 

 赵普躬身道:“陛下但说无妨,臣定当竭尽全力。” 

 “朕近来心中忧虑,恐皇家血脉有变,社稷不稳。光义之事,虽未定论,但朕不得不防。你且说说,朕应如何是好?”赵匡胤直言不讳。 

 赵普沉思片刻,缓缓道:“陛下所虑极是。然,储君之选,非同小可,需德才兼备,方能服众。臣以为,陛下可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同时加强对诸位皇子的教育与培养,从中择优而立。至于光义,陛下可继续观察,若真有其事,必难逃法网;若无,则更显陛下英明。” 

 赵匡胤闻言,点头称是,心中暗自思量。 

 自此以后,他不仅更加关注皇子的成长,还秘密派遣心腹监视赵光义的一举一动,同时加强了对军权的掌控,以防万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调查团队逐渐收集到了一些关于“烛影斧声”事件的线索,但这些线索大多模糊不清,难以形成确凿的证据。 

 而赵匡胤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权力的斗争远比想象中复杂,兄弟之情在皇权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最终,赵匡胤并未能完全揭开“烛影斧声”的真相,但他通过一系列举措,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大宋的未来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