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天幕弹幕功能再次上线!(第2页)

 **唐高宗(李治)**:“朕以为,刘秀此时更应注重内政,稳固后方,方可无后顾之忧。” 

 **武则天**:“刘秀若能展现其帝王之姿,或许能赢得更多支持,共抗王莽。” 

 **唐玄宗(李隆基)**:“朕在开元盛世时,亦曾经历过战乱。刘秀若能凝聚人心,发挥士卒之勇,或有胜机。” 

 **宋太宗(赵光义)**:“赵某以为,刘秀应以守为攻,待敌军疲惫,再图破敌。” 

 **宋仁宗(赵祯)**:“刘秀若能深得民心,或可动员百姓支援,共克时艰。” 

 **元太祖(忽必烈)**:“刘秀若能以骑兵破敌阵脚,或可乱其军心。” 

 **明成祖(朱棣)**:“以朕之见,刘秀应善用火攻、水攻等战术,以弱胜强。” 

 **明神宗(万历)**:“刘秀若能坚守城池,耗敌粮草,待其自乱,再出奇制胜。” 

 **清太祖(努尔哈赤)**:“朕以为,刘秀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击敌军,打乱其部署。” 

 **清太宗(皇太极)**:“皇叔所言甚是。刘秀若能夜袭敌营,或可收奇效。” 

 **顺治帝**:“朕观刘秀,乃有大志之人。此战虽难,但亦可能是他崛起之机。” 

 **康熙帝**:“朕再次提醒诸位,刘秀非等闲之辈,此战结果尚未可知。” 

 帝王们的讨论如火如荼,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统治经验和历史知识出发,为刘秀出谋划策。虽然他们身处不同的时代,但对于战争和权谋都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们相信,无论结果如何,刘秀都将以这场战役为契机,书写自己的传奇。 

 【此时,刘秀与王凤、王常等人驻守昆阳(今叶县),刘演正在率军攻打宛城。此时,如果昆阳失守,那么刘演就会遭到腹背受敌的局面,因此,保卫昆阳十分重要。 

 但在此时,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9千人,与42万的新军相比,实力太过于悬殊。 

 因此,一些汉军将领主张放弃昆阳,就连驻守在昆阳的汉军统帅王风、王常也是犹豫不决。但是,刘秀则是主张坚守昆阳。 

 随后,刘秀率领13名骑兵连夜出城,去定陵、郾县调集援军。至此,汉军又有1.7万人到达昆阳。不过,即使是这样,昆阳汉军和援军加在一块也只有不到3万人,与新军仍然有太大的差距。 

 就在刘秀出城调集援军的时候,新军已经开始对昆阳发起了进攻。 

 新军统帅王邑依靠兵多,对昆阳发起了猛攻,结果,遭到了王风、王常率领汉军的殊死抵抗,损失惨重。 

 不久,刘秀率领援军也赶到了昆阳。接着,刘秀亲自率领1000人为先锋,冲杀在最前面,将新军打得大败,汉军士气得到了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