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震惊部上班了
陈靖安扮作进山偷猎的猎户,一身的装备应有尽有。
步弓,箭矢,宿营的草袋,数日的干粮与水壶,外加一件卷起来的“伪装衣”。
这是一套用树叶蓑衣一起编织的伪装衣,能与山林巧妙融为一体。
他的第零站是远近闻名的“李家镇”。
陈靖安在来时便打听清楚。
这里本是一座流民聚集的村子,得益于李牧的文武才能,脚踢山贼,拳打流寇,吸纳百姓垦荒开矿,才逐渐发展壮大。
原先的破落穷村,如今已经成了繁荣市镇,甚至修了相当坚固的城墙,比一般县城还要气派。
只是“李家镇”的关防相当严格,任何想要进入墙后的百姓都要被反复严查。
陈靖安登时便了然,这是李牧真正的“老巢”,所以才管理如此严格。
若是经常出入李家镇的,便要办理一种耐用材质的“号牌”。
写上籍贯、姓名、出生年月、性别,乃至标注一串大食数字。
号牌持有者会被描摹一张肖像画,留在官差的底册手里。
若是持牌的商贩、劳工希望进入城镇,官差只需拿来底册对比一下,就知道真伪。
陈靖安原以为所谓肖像画极易作伪,官府的通缉令向来画的不准确,样貌干净的壮汉也能画成满脸麻子的恶霸。
直到他看见镇外开了一家肖像馆,专帮百姓画全家福。
逼真的肖像画跟真人有八九成相似,他才意识到根本无法作假。
他自然不敢冒险进入黑旗营的老巢,免得在黑旗营那里挂号,但不看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趁着夜色钻进山林,小心翼翼寻觅一处视野开阔的位置——
这一路上他并不容易,李家镇附近的山脚下遍地都是打着火把巡逻的兵士,二三十人一组,少说有四成人员披甲,还全是明甲。
明甲是露在外面的札甲,暗甲便是甲片缝在战袄里的布面甲。
这年头能凑齐四成札甲的官兵少之又少,多数官兵都是穿容易“伪装”的布面甲。
把甲片穿在棉袄里,谁知道甲片生锈了没,还是根本没有甲片,上官糊弄下面,下面也糊弄上面。
黑旗营这豪华的披甲率着实叫人羡慕,但这耗费甚多的钱粮从何而来?
对黑旗营的猜忌之心再加重一分,陈靖安借着月色快速攀上一棵大树。
他使用麻绳做一个简易的睡袋,再用“伪装衣”将自己与睡袋蒙上。
好在他属于晚上睡觉不打呼那一种人,平安度过一夜。
次日太阳照常升起,陈靖安凭借枝叶的掩护,拿出“千里镜”观察李家镇的全貌。
城内的居民区与一般县城无异,南北是山脉,西东是城门出入口。
活跃的百姓,叫卖商货的小贩,还有一群动身前往东边的劳工。
等等!
那些劳工一路走到“李家镇”的东大门,接着走上一辆辆马车。
这些马车皆是双层,车轮卡入两条固定的轨道缓缓前行。
这不是奇怪建设模式的“铁路”,而是他听说过的东西。
是嵌入地底的驰道!
这些有轨马车不仅拉人,还有驮运货物的。
随着马夫几声低喝,拉车的驮马渐渐开始提速,一路向东行驶数里。
直到马车抵近一处高墙,所有劳工有序下车,接受门外守卫的检查,等到检查无误才被放入高墙之内。
墙上的巡逻兵极其精悍,人人佩着战刀与鸟铳,腰后还挎着弓箭。
这里的墙体比李家镇更高,饶是陈靖安趴在树上远望,也被遮蔽了大半的视线。
更加森严的戒备告诉他,高墙之后或许就是李爵爷最大的秘密。
于是他在太阳落山之前的关键窗口,赶紧朝着数里之外的山腰进发。
由于害怕被黑旗营的巡逻兵发现,他甚至不敢在山林边缘移动,也就没能在移动中俯瞰山下。
一直到夜幕降临,他也没能抵达安全的观察点,但怪兽嚎叫般的哼哧哼哧声远远地传来。
太像了。
跟他某天深夜,潜伏到铁路沿线听到的怪吼声一模一样。
那一夜他不敢靠太近。
百姓说衙役严查“撬铁轨”、“扒铁马”,凡是在夜间靠近铁路的一律严办,若是查实偷盗行为的,会被投入苦役营挖矿。
不过这年头夜间除了灯笼、蜡烛,并没有高照明的工具,也就没有乡野百姓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