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百余名精悍的甲士跟在李牧身后快步前行。
李牧龙行虎步,踏上那气势恢宏的点将台。他身姿挺拔如松,一袭黑色劲装在阳光下泛着微微冷光。
数十名大小文臣武将已在点将台等候多时。
眼见晋封为伯爵的李都督出现,文官监军们立时低头作揖,恭恭敬敬问候一句“见过李爵爷”。
站在木台高处,主角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缓缓扫过台下一块块步兵方阵。
一支由新兵构成的万余黑旗营兵马铺满视野。
将士们身着统一的鸳鸯战袄,手持寒光闪烁的兵刃,火器营与炮队分置各部营兵的后部。
他们的队列虽然整齐,但从精神面貌上看比一般明军强不了多少,只是用来应付“检查”的样子部队——
原先的北洋两镇兵马已经扩充为三镇,另加一支李牧直属指挥的三千精锐黑骑。
李牧手头上可控战兵已经突破四万人,这还没算随时征召的民兵队伍。
当然,如此庞大的兵员不会公开给监军知晓,其余两镇精锐都藏在大别山区进行军事演习。
而他李牧,依旧如明面上那般只能调动万余兵马罢了。
至于文官偶然发现的额外兵员,那都是“自发忠诚大明”的民兵与乡勇,他李牧只是给义士们酌情补贴一些钱粮而已。
先前李牧的权势不大时,都是地方文官靠着“以文御武的规则”进行限制。
可随着“黑旗营入城不得而全军覆没”事件出现,当今圣上大发雷霆,狠狠处死了一批文官,地方督抚再也不敢掣肘黑旗营。
当然,督抚们就是想压也压不住挂印将军了。
李牧屡立大功,寻常文官已经压不住他,朝廷只得加派太监“协助”李牧所部。
考虑到当初高起潜在兵营中暴毙,至今尚未查明真凶,朱由检再三嘱咐监军莫要激起兵变,只需上报一切所见所闻即可,顺便提醒李卿尽快剿贼。
若是内官因为捞钱激起兵变,那时候朱由检可就什么都不知道的……
作为圣上的心腹太监之一,王九德谨记陛下的嘱托。
眼下数十位文臣武将都在,他正好当着众将士的面传达陛下的意志。
李爵爷要何时才能出兵讨贼?
要知道辽东建奴虽灭,大明的局势却并未好转,反而一天天恶化下去,三饷之银竟是分文不能少征。
原先的乞活贼一分为三,乞活贼进攻洛阳,野狼贼包围开封,长生贼在汉江流域肆虐。
西贼在江西、南直活跃。闯贼也在陕甘攻城略地,夺取陇右一带。
这帮贼军所据国土,俨然将李爵爷的驻地团团包围,要是李爵爷再不出兵,这些贼军就要成气候了。
听闻此言,李牧并未直接表态,反而示意众人先瞧瞧他黑旗营的演武成果。
他大手一挥,号角与战鼓声响起。一面面传播信号的军旗相继挥动。
此时台下的将士们接到指示,纷纷按照各自的营队开始操练。
起初他们的步调与变阵还颇有章法,一会结成密集方阵,一会变成行军纵队,齐刷刷刺矛、挥刀的气势相当振奋人心。
可随着铳炮喷出的白烟渐渐遮蔽各路营兵,一声声战鼓的变奏音调渐渐响起。
台下的兵士们像中了邪,又像是伪装的“训练有素”实在维持不住,被迫现出原形。
他们有的脚步错乱,有的忘记动作,还有的点火放炮竟然半天点不燃。
还有的军官喊错指令,导致士兵的肌肉记忆与军令发生冲突,使得部众前后产生割裂。
有人骤然停下,有人仍在前进,宛如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发生连环撞车,引得成百上千人撞在一起。
还有的士兵在行进过程中相互推搡,互相指责对方的演练动作完全错误,要不是有军官拔出战刀在一旁低喝,怕不是要当场火并。
只有直属李牧的三千精骑表现最好,张弓搭箭瞄准标靶,或是端起特制的鸟铳射击木头制作的敌兵模型。
更有一些骑兵排列成一堵堵骑墙,呈波浪式向前发起一轮轮冲锋,挥舞战刀砍向步人高度的木头模型,亦或是冲击木马高度的稻草人骑手……
不过骑兵演练毕竟在步阵的大后方,文臣武将们不借助“千里镜”根本没法看清,只能专注眼前的糟糕步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