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百应余沉香

第二百七十九章 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第3页)

 他靠两班的支持政变上台,将自己的叔叔光海君流放江华岛,随即转移至济州岛,把对方狗一样移来移去。

 难道自己也想被儿子架空圈禁,如同一只猪狗一般吃吃喝喝混日子到死么?

 国王李倧环顾四周,这里的宫殿与御座都是他所独有,可要是被世子夺取王位,他还能自由自在地享用权力么?

 眼见国王陷入犹疑状态,面上神色阴沉静默,李承早便知道趁胜追击的时候到了。

 他表示,只要国王要求“亲虏派”官员缴纳一定罚金就能赦免投靠鞑虏的罪过,这些人必定对国王感恩戴德。

 而收取上来的罚金亦可充当感谢天兵的报酬,尽早催促天兵返回辽东。

 到那时,世子身负“痛扁两班”的前科,而国王殿下得两班贵族相助,必定顺利剥去世子兵权。

 这个国家就还是殿下说了算,李氏江山也能平平稳稳过渡下去。

 李倧思考片刻,不得不承认李承早的方案很好,功高盖主这种事从来都是棘手的。

 李倧心中感慨,为了保证李朝江山未来的平稳交接,他只能暂时委屈世子,将那些可能蛊惑世子的奸恶贱人统统清除干净。

 待他百年以后,世子绝对能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不过在给亲虏派官员两班发甜枣之前,要敲打他们一番,好叫他们知道谁才是这个国家的王。

 于是他下令处死提出议案的李承早,其家人尽皆连坐斩首,震慑一众亲虏派官员。

 随后在人心浮动之际,他又派人散播传言,只要亲虏派官员献出大量财产,就可以赦免其一时糊涂的罪过,以此来试探士林的想法。

 眼见求生之路显现,亲虏派纷纷“自愿”掏出金

银田粮,表示国家遭受鞑虏侵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要慷慨解囊,为国分忧。

 于是原本空虚的国库快速充盈,无论是劳军还是修缮汉城都有了经费。

 亲明派自然对此颇有微词,怎么能投靠鞑虏而不受严罚呢?

 国王迅速以“救国有功”的名义提拔这些“亲明派”上位,再分发少许亲虏派献来的钱粮土地作为赏赐,瞬间堵住这些人的嘴。

 如此一来,两派平衡达成,他依旧是朝鲜稳坐江山的王。

 天兵会有一份报酬,亲明派得到了高官位置,亲虏派不用担惊受怕,李氏江山也能继续平稳传承。

 大伙都有美好的未来,唯独建言献策的李承早,以及一些关系网不深的中下层官员被抓了。

 他们被用来平息“清流”的不满。

 李承早被割掉舌头与那些罪人一齐押往刑场斩首。

 他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冒险求见国王说了一番肺腑之言,明明瞧见国王接纳自己的建言,怎么自己反倒成了稳定局势的垫脚石?

 李承早暗叹自己眼光晦暗,孤注一掷赌错了人,要是去投靠世子邸下夺了老王的位置是不是就能活下去?

 又或者趁着鞑虏出逃之际,就不顾一切奔向沿海港口,买下船只出海,甭管去大明还是去日本,总归能有一条活路啊。

 只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一家子全完了。

 随着行刑的大刀砍下,李承早等人顷刻间人头落地,飞溅的鲜血昭示着李朝江山平安坐稳。

 不久后,大胜而来的天兵进入汉阳。

 队列中,世子一身绯色袍服,高举右手朝着沿途的百姓商人挥手示意。

 一众脱离鞑虏的百姓纷纷将世子与天兵视作救命恩人,纷纷发自内心地高呼万胜,甚至有人一时激动,僭越礼制地高呼万岁,一时间诸多百姓尽皆附和高喊万万岁。

 这就连朝鲜国王都享受不到的待遇,却让王世子享受到了。

 站在塔楼上的国王望向大军渐行渐近的队伍,那一声声高呼的万万岁,在他听来却显得格外刺耳。

 这个国家究竟谁才是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