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晚上好
清晨,天还蒙蒙亮,藏在暗处的视线射向远处的无人小道。
树林深处寒风呼啸,尚有干柴燃烧的噼啪作响声。
树枝与茅草搭建出一间间草庐,出身平民、奴婢的义兵们围拢在篝火附近,一处处篝火在林中燃烧,狩猎得来的猪鸡鸭鱼放在木架上炙烤。
这是附近最大的一股义军队伍,足有一千五百人。
自从鞑子控制王廷以来,苛捐杂税愈发沉重,忍无可忍的金五集结饥民揭竿而起。
他率领义兵杀官造反,劫富济贫,硬生生拉起千余人队伍。
平日里奴婢们不敢奢求的糙米饭,以及猎物肉食,也成了诸位唾手可得之物,他们大展“贱民”的怒火,再也不用去看两班老爷的脸色。
如此美好的“生活”是金五这些奴婢们世世代代不曾体验过的自由与幸福。
可是义兵队伍终究太过弱小,战力孱弱,兵员稀少,别说驱逐鞑虏,就连那帮贵族老爷打不过,长此以往必将被剿灭。
有人建议他高举“驱逐鞑虏”的旗帜,争取反虏派贵族的暗中支持,以图壮大。
他愿意高举义旗,吸纳那些同为可怜人的义兵,但却对贵族深恶痛绝。
金五数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他,狡诈的贵族从来不可信。
他与祖辈就被贵族欺骗过多次——
数十年前,那群为王廷效力的抗倭志士,到头来连最简单的“除贱”都得不到,依旧作为卑贱的奴婢沉沦下去。
他要是为贵族效力,到头来若是再被食言,他又能如何呢?
有些人选择脱离队伍去投靠那些反虏派官员,而他选择死扛到底。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那些贵族老爷听一听,他这位奴隶临死前的怒吼声。
就在围剿大军包围山林,即将踏进深处攻杀他们之际,金五忽然发现围剿大军退了。
原来是李淏王子说动明军入朝作战,一鼓作气击败鞑子守军,打开入朝的西北大门。
他感到庆幸之余,也嗅到朝鲜政局变换的契机——
明清之间必有一场大决战,无论谁胜必将伴随着政局大洗牌。
作为一名奴婢出身的贱民,他不敢奢求改朝换代,小小的朝鲜在他心里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
他不反王族,厌恶两班,只能通过麾下的义兵打出“统战价值”,迫使王族与他达成妥协。
所以他打定主意在山林中训练义兵,静观局势变换。
可是他想稳坐钓鱼台,其他兄弟却迫不及待想参与这场军政大变局。
篝火旁,火光映照在诸位脸上,他的兄弟金六兴奋地讲述这些天的所见所闻——
大明天兵乘坐“天龙”杀来,越过义州的城墙从天而降,同时施展仙术分出数万“残影”,叫人分不清敌情。
直到落地厮杀,鞑子才知道天兵仅有数百人,而守城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天兵斩杀首领,数万“亲虏”战辅兵全军覆没。
金五登时就指出逻辑漏洞,“若是天兵真有“天降仙术”,为何还要一路走来,而不是天降汉阳,直取奴酋脑袋?”
弟弟微微一愣,旋即凭借见闻补充,“这伙天兵都是大善人,不烧杀,不抢掠。他们本打算直取汉阳,但见到一路上饥民遍野实在看不过眼,便每州城留下百十来人救济饥民,把异邦当成自己的家乡来救治。”
“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那些天兵做善事后都会高喊一声,又做完支线差事刷到声望了兄弟们……”
支线?刷到?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金五听着这乱七八糟的用语,只觉得脑袋嗡嗡的,像是有蚊虫在叮咬。
弟弟继续补充,天兵军纪严明、队列齐整,走起路来犹如钢鞭砸地,气势如虹。
若不是亲眼所见,他都不敢信行军都能走那般漂亮。
“那些天兵还说朝鲜虽然穷,但仍有振兴的价值,他们要从头开始让朝鲜人都能吃饱饭,说这是天兵的使命,会有功勋和犒赏……”
“天兵不仅没有烧杀抢掠,还要帮助我们吃饱饭,这是真的吗?”一群义兵头目不可置信地投去炽热的视线。
“比银子还要真!”弟弟欣喜地瞪大眼睛,“我亲眼看见天兵进驻平壤的时候,一粒米,一匹布都没抢,甚至没对妇女出手,直直走进兵营,除了白天出来吹拉弹唱,根本不袭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