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关键问题就在于问题的关键(第2页)
那骑手身披暖和大衣,衣下的甲胄鳞片若隐若现。他一口流利的朝鲜语向墙头传达命令,“我是平安道兵使朴德山。背嵬军天兵助我朝鲜勤王军南下勤王,速速迎接我大军入城!”
骑手抬手从马侧的圆筒抽出一卷透着赤红的白纸,熟练地展开并高举过头。
姜尚贤透过千里镜观察一番,那白纸竟是国王口吻的血书。
血书的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大致写着册封李淏为世子。
姜尚贤知道李淏被封为世子的传言,但这“权摄国事”、“节制八道军政”、“总领勤王大军”等等相当于“另立”国王的授权,他却闻所未闻。
这种情况也只有当年倭乱之际才有出现。
那时朝鲜国王一门心思逃往大明,但又不能彻底不管朝鲜,于是将王廷一分为二,将朝鲜这副烂摊子丢给自己的儿子。
也就是说,眼下李淏虽是世子,但其权力已是朝鲜准国王。
不过姜尚贤十分怀疑这份“血书”的效力。
毕竟这给的权力实在太大,相当于王莽还未崛起,就被皇帝册封兵马大元帅,还能节制全国军政,简直是连推带送,给人让位,使得奸臣篡位的步骤都省了。
而且这份血书并未加盖任何印章,按照法理来说不具备任何效力。
但坏就坏在,世子请来了天兵相助,又有北方各道文武两班支持。
这哪怕是随便一员贵族擅作主张写下的血书,在此时此刻也能产生众人认同的王命效力。
当然,真正的“衣带诏”并无特殊权柄,纯粹是玩家们的好点子发威——
尽管大多数玩家都是不学无术、性格“暴虐”、满脑子浆糊、酷爱整活的三好青年,但林子大了,什么好鸟都有。
文史专家与键政老炮,看出了血书作者的真正用意——幕后人是想躺着,把鞑虏给驱逐了。
可玩家都是“有便宜不占就是吃亏”的主,知道幕后人想糊弄他们,那他们也糊弄对方呗。
于是他们在血书上多加了几条权力,直接给『土豆泥』堆成朝鲜准国王的地位。
要不是担心大明与朝鲜的官职与传统有异,以及不便挑起不必要的纷争,都要给土豆泥加点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是另立朝鲜王国了。
“开城门!”世子邸下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着且冷静,在冬雪寒风中透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杀伐果断。
李淏王子被掳去做了三年人质,如今也由少年变成沉稳的大人了。
准国王发话开门,饶是姜尚贤想要阻拦也无济于事。
毕竟他现在名义上并无官职,只是凭借贵族身份间控城防罢了。
随着血书的内容在墙头扩散,数名将官接连朝着墙下的守军大喊,“开城门!”
榜样的示范作用就像溃堤蚁穴,冲垮了守军的意志,封锁城门的命令再也不能执行。
有些士兵本想用刀剑阻止开门,但被姜尚贤制止了。
他明白此时此刻还要执意阻拦会发生什么,内斗血
战,自相残杀。
要是明军发怒攻破城池,不仅平壤军民会遭遇不测,就连他与将士也会被世子惩罚,乃至牵连全家老小。
如今他所能做的只有,恳求世子邸下努力劝说那些明军不要劫掠城中百姓。
他会打开府库粮仓,甚至献出自家的牲畜马匹,任由明军取用。
“开城门!”
随着一声声令下,平壤的城门打开,姜尚贤则赶忙带着墙头守军跪在门口,迎接大军进城驻防。
他旋即抬头看向马背上的世子邸下,用不高不低的音量说出自己的请求。
而世子邸下面带微笑,下马将他扶起,口中念叨着“放心吧,这些明军的纪律比你想象的更好”,旋即便再度上马跟上入城队伍。
什么放心吧?
姜尚贤心说,世子邸下都没跟背嵬军主将商量,就直挺挺进入平壤城,如何能叫人放心?
军队的纪律再好,也是杀人放火变成勒索财物吧?
望着世子走进城内的背影,姜尚贤原以为跟在骑队后面的明军会像饿狼一般“杀”进平壤开始搜刮财物。
可没想到一群大兵踏进城内,却对城内房屋与平民区指指点点。
“哎呀,都快走完一道的城池,怎么连一道治所的平壤也是这鬼穷酸样子?这城墙估计被红夷大炮轰几下就打穿了。”